“你那部《比丘》里的楚玉,不也是如此?”
尽管孙晶看起来衣冠楚楚、儒雅随和,但他和试图约去大保健的王祥,或许也没有什么本质之分。
二人谈话中的关键词,甚至可以无缝替换成神秘小药丸或者某种新型传|销。
他说起程陆多年来给他张罗的种种周边拓展,各种宣传、包装、参赛、拿奖,参加协会,与社会各上流阶层的合作机会,还有种种会出现在公司年报上的高级词汇从他嘴中不断流出。
言辞间充满了一种“我只要动动嘴,自有人跑断腿”的运筹帷幄。
孙晶的话听起来很有煽动力,但方可以思索了一下,感觉她现在好像也差不多是这样。甚至刚刚还拍脑袋想了个抽象活,还得靳老板累死累活。
完了,这么说,靳老板岂不是一直在干她经纪人的活儿。
方可以决定回头少蛐蛐两句邪恶的路灯装饰品。
她有些腻歪了继续这场宴会,干脆学着孙晶的样子,也笑眯眯道:
“做自己的品牌当然好,只是这个品牌当真是完全属于孙导自己的吗?
“孙导年轻时候拍的作品我也看过一些,堪称是灵气十足啊,可是等孙导出来开公司单干之后,怎么好像反而没有过去的潇洒随性了?”
孙晶一噎。
孙晶的作品这段时间方可以也看过不少,这是一个彻头彻尾的商业片导演兼制片人。
早年间,他各种嬉笑怒骂、泼辣诙谐的精彩桥段信手拈来,关心生活,关心市井。虽然作品鬼扯到经常毁誉参半,制作也粗制滥造,以塑料快捷闻名,但剧情风格却是真的好笑,且自有一群受众。
但是随着他走向大投资、大制作、大明星拼盘运动,他的剧作灵气也变成行儿活。
连他自己都说自己拍的只是生意。
孙晶的脸色不好看了。
方可以讽刺孙敏、拿话点程陆的时候,他可以笑脸迎人,但真到自己身上就知道不好受。
打人还不打脸呢,你怎么不按照规矩来。
方可以道:“孙导不拿我当外人,那有些话我也就直说了。”
“孙导觉得自己现在真的自由?自己真的能掌控一切?可是看起来,孙导连自己做什么事说什么话都掌控不了。”
“如果孙导真的觉得这样很好,那为什么没有给郑书秋也全套安排上?”
“如人饮水,冷暖自知,孙导心里也很明白的吧。”
。
在方可以清亮的眼神中,孙晶有些狼狈地恼怒:
“我知道你的成功也许让你觉得自己是世界之王,觉得只要你想,就可以做到任何事。”
“但不是这样的。”
“市场,观众,那都是些寡情薄义的婊|子。”
孙晶的语气渐渐加快,甚至有些口不择言,“他们今天追捧你,明天可能就忽然去追捧另一个人。他们永远贪婪,永远要你不断地挖掘出新东西,当没有新东西的时候,甚至要你把自己挖开剖出去,都未必能获得一句好。他们变得太快了,你凭什么能保证自己年年岁岁,一如昨日?”
“不,只是如昨也不行。”
“你拍的越好,他们会将你架得越高,别人做到80分受到夸赞,而你做到90分依然会被批评。”
“一旦你失败,所有人会冲上来将你撕得粉碎,你过去所有的细枝末节都会被扒到显微镜下清算,他们会就着你的尸体狂欢!
“你探索出的前路,或许几年后就有人踩着你的尸体,踩着你无数个日夜苦思冥想出的东西,轻易获得追捧与期待。一鲸落而万物生,可是谁想平白作那条鲸?!”
“当所有人都在否定你创作的时候,你要怎么确定自己才是错的,而其他人都是对的?你是不是以为创作只需要作这样非黑即白的判断?”
“不是的,你要不断的选择,不断的痛苦,没有人可以为你分担。”
“那与其在这条孤独的路上遍体鳞伤,不如在合适的时候把自己卖个好价钱。”
孙晶的语气越急,急得像是在自辩,又像是在自我说服。
方可以平静地听着,末了只是语气平静道:
“卖个好价钱,就能永葆太平吗?”
不等孙晶回答,方可以自言自语:
“不会的,只要你还活着,你那颗创作表达的心还在跳动,你就注定要受这种折磨。”
孙晶:“……”
“孙导的好意我心领了,但恕我无福消受,这种好事,还是留给孙导自己享用吧。期待以后还有合作。”
方可以告辞,起身离开。
“方可以。”
孙晶叫住了他,
“我听说了你想要做Utopia的事。”
“但这是不可能的。类似这种事,在无数行业都发生过,而他们无一例外都失败了。”
“你那个东西,一旦投入就会飞速沦为廉价的灵感工厂。你所开辟的每一个新领域,都会有无数结群的鬣狗蜂拥而至,增殖到每个角落。”
“资本可以有无数次试错的机会;而你,和你的Utopia,到时会在版权漩涡里疲于奔命,又能经得起几次失败。”
“徐家人的确有文青的毛病,但不要忘记了,徐景时毕竟是个商人,他不会做赔本的买卖。”
方可以对此只是笑了笑:
“我是一个有今朝没明日的人,不习惯想那么远。”
“还有,孙导,你也不是那头鲸。”
当方可以离开后,孙晶一个人面对一桌没怎么动过的残羹冷炙,仿佛是喃喃自语:
“我不相信你能做到,但是…希望吧。”
*
作者有话要说:
设计Utopia的时候我以为大家会更关注版权协定这方面的细节,结果发现不是。
其实目前所有创作平台,哪怕是JJ对于融梗的问题都是没有办法判定的,法律保护的是表达而非思想创意,即使没有Utopia,只要网络流通,只要信息分享平台还存在,各种作品当中就不会缺乏“融梗”和“借鉴”。
有种说法是,一切故事都是对莎士比亚戏作的改写(我想《夜宴》一定举双脚同意[菜狗])。传统言情文的起承转合都不过是《灰姑娘》的改编,男频爽文或许都在学习英雄传说,但这并不妨碍他们有原创的东西。
再说单纯梗的堆积不足以成为戏作,否则陈思诚早拿奥斯卡了。
健康的创作平台总归得是通过更多算法或者工具,完善制度去保护原创权益,而不是因此就直接放弃制作吧。
当然我也不懂这个,本书不会对此多做展开[小丑]
——
死线发文差点忘了
第85章 《欲|望之城》
《比丘》在八月初下映, 全国票房最终累计7.5亿,豆贴评分稳定在9.1分。
考虑到观影人群中大比重的文艺电影爱好者、奔着《菩萨行》去看售后的影迷,这个分数中必然包含一定对导演方可以的“同情分”。
后续伴随电影登上网络平台, 或许会有更广大群体观看并给予评价,观众观影情绪会逐步趋于冷静…电影评分应当会更加趋于客观。
即使即使如此,作为一部票房过亿、奖项票房双丰收的文艺片,《比丘》依然为方可以在行业内外带来了巨大的声望。
算上《秘密》、《菩萨行》的后续海外票房,方可以俨然已是在朝着50亿票房俱乐部前进的路上。
当然,这里的数据仅指票房成绩,真正能分到方可以手上多少则是另一回事。
“《比丘(2031》结算完成!请进入结算列表查看详情。”
彼时方可以正在家中死宅。
由于患者本人就诊意愿强烈,依从性极佳,柯莱特目前的复健进程十分喜人。
除了最差劲的语言功能方面由于水土不服, 还有待进步, 专业技能方面就已经恢复到能接受一天两部的拉片训练。此外, 无论是感官功能还是作为导演的能力都有了长足的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