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导演,但整点薯条(135)

2025-10-05 评论

  又过了几个来回, 才终于插空挂了电话。

  摘下耳机,一摸手机表面已经烫得能煎蛋,方可以翻了根数据线续上,才总算松了口气。

  孙晶在旁边嗤笑:“你还真信他们是不小心的啊?”

  方可以耸耸肩:

  “不就是虐粉提纯么, 多大点事。”

  赵琢确定饰演嫪毐已经是挺久之前的事了, 演员的通告行程早已排好, 多的是机会和后援会透露。所以张珂这个电话看起来毕恭毕敬,本质还是先上车后补票。

  因为心虚,所以话多。

  《无声人》和三国新版翻拍两部反响不佳后,赵琢又接拍了两部电影。

  一部双雄动作片,结果另一位男主爆出来警情通报, 电影直接压仓殉了;

  另一部小成本喜剧电影, 他在里头饰演男主。目前生死未卜, 剪不剪得出来、上不上得了院线,上院线在什么时候,能有多少人看到,还是仅粉丝可见,都是未知之数。

  而与此同时,天星系又是祖传的“挑代言只看钱”。也就是赵琢本人还稍微要点脸,对代言品有那么点追求,再加还有点大男子主义的矜持,否则什么三无微商、自研潮牌、野鸡保健品之类的恐怕早上了身。

  所以如今的赵琢看起来似乎依旧风光,但有经验的吃瓜乐子人和追星族,却已能敏|感地捕捉到赵琢资源有所降级。

  比如能选择的时候,他自然对一些女性用品、化妆品之类都敬而远之,现在稍有下滑,态度也就松动了。

  所以当《千秋》这边把情况递过去的时候,张珂思路打开,一力压着有些不情愿的赵琢按头同意,不知道怎么说服的赵琢,还让他乖乖给方可以打了个电话感谢。

  之后更有点急不可耐地抓住救命稻草,连夜推掉十七八个通告,第二天就出了新的行程单。仅凭此一项,足见张珂这个天星影视部金牌经纪人的实力。

  在方可以看来,邀请赵琢饰演嫪毐,本质是一种双赢。

  抛开话题度不谈,他也真的很适合这种狼子野心的鹰犬人设。且身材还好。

  至于粉丝冲了她部落账号?方可以本人八百年不登一次账号,表示问题不大。反正最终总会修好的。

  受创最深的,还是部落公司那些要临时加班的程序猿。

  *

  两个月后,《千秋》陆续结束拍摄和后期剪辑工作。方导,AKA《千秋》电视剧组监制就开始带着基本制作完毕的电视成品找放映平台。

  然后方可以就被社会毒打了。

  《千秋》整个32集的项目做下来,不算宣发,纯粹拍摄制作的成本在1000万左右。考虑到时代背景,所以也就主要找了一家汉服品牌和老字号的酱油品牌做了植入,剩下的大头主要还是SE出。

  而三家主流播放平台开出的价格,分别是:800万加阶梯分成、1200万和1500万,最后一家还表示这个价钱是“跟方导结个善缘”。

  看起来平台方开出的价格对SE也不是完全没得赚,但扣除各种时间成本,约等于小亏。

  而且,还要考虑到不管是孙晶还是方可以拍戏都不磨蹭。

  孙晶经年的老制片人,主打一个怎么凑合怎么来,能省的地方绝不多拖泥带水;

  方可以对画面镜头和表演呈现的要求比较高,动作相对慢点,但是会跟着作品调性来自我调整。左不会干出那种一部作品磨个三五年,磨到黄花菜凉了、投资公司破产了的事…各方面的成本把控还是很到位的。

  与此同时,《千秋》还有一大堆实力派演员加盟。戏剧演员普遍片酬偏低也就不谈了,但电影演员好多也都是友情价出演这部电视,权当为自己打开市场。

  所以这也就是他们俩拍。换个别的电影导演来拍《千秋》,平台给的这个价格血亏无误。

  可是平台方给出的理由也很充分,他们有一套详尽的风险评估标准,是综合了各方分数加减,最后得出这个价格。

  平台方的对接人员还表示,如果《千秋》早两年送过来,那看在两位电影导演下凡的面子上,兴许价格还能给的更高些。只是这两年的电影咖,不管男女老少纷纷祛魅,就算方导是电影圈的天降紫微星,也未必就能在电视圈混得如鱼得水。

  平台也是要规避风险的嘛,大家互相理解。

  方可以:嗯嗯,理解。告辞。

  若非制作《千秋》,方可以等人还真不知道电视市场的制作情况居然如此险恶。

  剧本要全套备案通过后才能开拍;

  平台方事先只会表达一个意向;

  最终需要看到成片质量,并做过市场反馈评估,确认通过,最后才会购买;

  完了甚至打款还需要按周期发,如果遇到特殊情况临时下播,还要找制作公司要赔偿。

  听起来似乎还都有几分道理。实际上,这都道理个鬼啊,纯纯霸王条款吧!

  这一整套的规矩层层叠叠下来,像他们这种非平台系直属的影视制作公司,需要自己负担整个项目从组建、签约、拍摄到制作完毕的所有投资成本和运作风险。万一突然剧组意个外,主役塌个房,再出个新政策发现不能播…整个项目组全体人员的投入、付出、时间精力,全都付诸东流。

  哪怕最后太太平平做完了,也可能面临没有平台方要,或者被风险评估压价。比如现在的《千秋》。

  问就是平台自有国情在。

  人类文明的两大伟大发明,公司制与封建王朝的共通特点:所有外来的怨气与攻讦,都化消于庞大且无形的规则,具体的人藏身于抽象概念身后。

  一切都有章可循,一切也无可奈何。

  无限被拉高的制作成本和风险,搭配影视项目动辄一年、两年、三年、甚至五年的回款周期。

  中小型制作公司会在某次不幸中跌重,资金链断裂,夭折倒闭;大型公司苟存;平台自制方鲸吞蚕食,成为利维坦。

  潮水退去,徒留一片狼藉。

  而沙滩上无家可归的人,狼狈地挤进剩余的大厂平台,卷入新一轮的狼性竞争。

  平台压公司,公司压有成功率的制作,制作主创就无限压宝爆款IP和知名演员,每个S+项目,都是一个制作名单花团锦簇的超级大拼盘。要安全地赚到钱,就得遵守这个游戏规则。

  但,遵守规则就一定有赚?

  人不是数据,市场也并不能被精准预测。

  一种题材从萌芽,到成长,到引燃变成爆款,到变成普遍接受的潮流,成为经典,最后烂俗,或者发挥出新的生命变种。爆款题材的流行,往往需要漫长幼年期的铺垫喂养,需要数不清的前作精神殉道。

  只拍最安全的题材,集中所有资源去拍最可能嬴的作品,是没有勇气开拓出新东西的。

  通吃思维对文娱业,是一场可怕的灾难。

  同质化产品的增殖,只会耗竭整个产业的灵性与生命。

  面对御三家施舍来的优惠条款,方可以只是笑着应付下来。

  下了谈判桌,一个电话就打给了靳茜。

  方可以对自己有清晰的定位,力有不逮的时候,该摇人就摇人,该喊家长就喊家长。

  好在靳茜也回国了,接手后续洽谈工作后很快有了突破性进展。

  专门制作热门综艺和八点档电视剧的水果电视台表达出积极的意向购片意向。

  水果台自前CVB时代[1]就是流量为王,素来是没有那么多矜持讲究的,上到沉重到令人发指的严肃向正剧,下到五雷轰顶的狗血裹脚布,全都百无禁忌,有一种朴素的美感。

  它也是各大地方台唯一主动拥抱网络流媒体时代的平台。靳茜表示,他们的自营网络播放平台目前正在草创期,目前正是需要各种资源填充片库的时候。

  一听说方导的电视首作居然有意找水果台,这马上就打开大门来迎接了。

  我们也可以谈,我们也可以为发展感官行业做出积极的贡献!

  “久仰大名呀,靳总,方导,二位真是年轻有为。哦孙导,好久不见,几年之前你做的那部魔幻剧还是我们当年的剧王呢。”

  水果台高层展现出了非常积极主动的态度,亲自来迎接,拉着购片部的人当场就开了个看片会。

耽美书斋推荐浏览: 灯笼壳子 平步青云 穿越时空 娱乐圈 系统 现代架空 爽文 无c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