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鹤明,你背上怎么回事?”
林言把门关上,大步上前拽住了他的衣服:“这么大的口子?其他地方受伤了吗?”
一边说着,一边就上手扒掉了他的衣服。
陆鹤明知道自己瞒不住,又不敢在这会儿惹他。
“没有,就是被树枝挂了一下……”
林言没搭理他,前前后后看了看,只有后背上一道,还有旁边擦伤严重。
“被树枝挂了一下?什么树?那棵树?在哪?”
陆鹤明转过身子看他的眼睛,最终败下阵来,叹了一口气:“唉,本来就是不想让你担心才没告诉你……别哭啊……”
林言不自觉红了眼眶,陆鹤明顿时束手无策起来。
“真没事,别哭了好不好?”陆鹤明帮他擦去眼泪,又把人抱在怀里哄了好一会儿。
林言不敢动他,只是心疼地看着:“有没有看过郎中?”
前些时候跟着林言一起回去的那个郎中,早几日带着不少药材来了漳州,林言还给了他一处好铺子。
“村里大夫看过,只是看着吓人,其实一点也不疼。”
林言面无表情地看着他,冷酷无情地用手戳了戳伤处,眼看着陆鹤明神色蓦然崩坏。
对上林言的视线,又强忍着笑了笑,眼看林言不买账,他才投降。
“好夫郎,我真错了,下次不敢了。”
“还有下次?”
“没有下次。”
林言看着他的眼睛,垫脚在他下巴处亲了一下。
然后才看着他说:“陆鹤明,你现在不是一个人,你走的这些日子,阿娘和我,还有早早阿眠,都在记挂着你。”
“我知道你想实现一身抱负,你想救漳州百姓,可以在做这些事情时,也要想着我们。”
“我没有读很多圣贤书,我只想要你平平安安。”
“知道了吗?”
陆鹤明看着他坚定的眼神,沉默地点了点头。
“阿言,我知道。”
知道你们是最重要的人,知道你们在等我。
“穿上衣服吧,我让小木子去喊郎中。”
陆鹤明点了点头,手臂一动就牵扯到后背的伤口,最后还是林言看不下去,帮他穿上的。
林言帮他换完,自己又找了一身衣服换上,最后才把两个人的衣服抱到外面去洗。
“这天再不晴,都没衣服穿了。”
特别是陆早早,有时候还会尿在衣服上,一天要换两三身,晾好几天的衣服摸起来还湿乎乎的。
“县里和镇上怎么样?”
两位大人走了之后,这些事情只能陆鹤明亲自去,卫陵光不能离开军中太久,这次是卫二郎跟着去的。
“都还好,只是下雨之后,路况泥泞不堪,不好走路,百姓们自然也出行不便。”
陆鹤明就是没注意摔了一跤,仰躺在一块石头上,才这般严重的。
“以后总不能一下雨就不出门。”
林言把皂角在衣服上随意蹭了蹭,只淋了雨,也不算脏,听着陆鹤明的话,没忍住接了一句:“要想富,先修路。”
陆鹤明挑眉看他,嗯了一声:“夫郎说的对。”
他们勘察这一圈,主要是紧邻漳江的村子,水少的时候他们临江而居,地理位置十分优越。
但若是赶上汛期,那边不好了。
“田地什么都还好,这次还探查了地势,水利必须要提上日程了。”
这不是一时半会儿能完成的事,趁早规划,趁早享用。
林言点了点头,地里的庄稼都刚种上,要是被雨冲毁了,那才是前功尽弃。
“可是要建水库?”
陆鹤明点点头,又补充了两句:“不知是要见水库,我抽空看了不少治水的卷宗,自古以来,堵不如疏。”
水库要建,还要将水疏散开来。
另外就是堤坝,防护也要做到位。
漳州被群山环绕,漳江从中穿过,但水资源分配并不均匀。
要想把水引到各家各户去,还得细细规划一番。
林言把衣服晾在房檐下,回头看向跟在他身后的陆鹤明。
忍不住地夸赞:“陆大人果然见多识广,学富五车。”
他原本还想提点一二,没想到这人已经有了如此完整的设想。
陆鹤明难得不好意思地笑了笑,捏了捏他的手指。
林言嘴里夸奖的话有一箩筐:“陆大人想的如此周到!”
……
只是想象是好的,现实却并不如此。
陆鹤明空有理论,可他却忘了,修水库,挖沟渠,烧砖搭桥,东西从哪里来?银子从哪里来?
但这些事情是明日需要考虑的问题。他们今天只想知道晚上吃什么。
“炖鸡汤。”陆母在厨房,头也没抬地回答他们。
这鸡是前几日在一家农户家里买的野鸡。
天晴了之后,不少人往山上跑,各种野菜蘑菇采了不少。
林言他们不熟,只等百姓们下来,他们买了一些回来。
“蘑菇还有吗?放到鸡汤里一起炖。”
“刚买回来不就吃完了?”这个天气又不能晒成干,蘑菇这种东西晒久了也不行。
听她这么一说,林言才想起来早就吃完了。
“还挺好吃的,只是这天也不适合去山上。”
陆母把焯好水的鸡重新倒入锅里,盖上锅盖,才回答林言的话:“你若是真想吃,等明日去人家家里有没有晒好的,咱们买些回来。”
前几个日头好,估计也是有买的。
林言点了点头,案板上还有几颗青菜,应当也是百姓送来的。
“这青菜还嫩着,就清炒一下吧,你也爱吃。”
林言看她敲了板,自然没有意见。
野鸡闻着香,但是不好炖,又不能太大火,只能小火炖着。
“你们该忙忙去,还得一会儿,这里有我俩就行了。”
陆鹤明受伤的事,陆母还不知道,两人往外走了,陆母才专心炒菜。
一直到吃了晚饭,雨已经停了好大一会儿,漫天的红色晚霞映入眼帘,林言抬头看了一眼,甚至还能听到街上百姓的说话声。
云织和阿眠收拾碗筷,林言抱着早早往外走,没了院墙的遮挡,看着更是惊心动魄。
街上的说话声一句句传来,有些林言根本听不懂,只有最后一句,听得清清楚楚。
“这雨季终于要过去了。”
-----------------------
作者有话说:[鸽子]
第171章
梅雨季节过去了。
地里的秧苗也都争先恐后地冒了出来, 最后一批救济粮发下去,漳州城也开始逐渐恢复往日的秩序。
只是有些人领了救济粮还在担忧,连续几年的天灾人祸,让他们无法真正安心下来。
“这地里的庄稼还得两三个月, 这点救济粮怎么够吃啊?我听说昨日山上来了一波人, 把商队给抢了……”
“说的就是啊, 我一家老少,大大小小五张嘴……”
旁边的人听不下去,翻了个白眼过去:“这粮食都是按照人口来的, 你家五口人, 分的粮食也多, 百斤的粮食还不够?再说了。你手里握着的银子也够多了, 别整日像个铁公鸡似的。”
“什么山匪,流言而已, 你也信?也不用你这猪脑子想想, 就算真的有, 卫将军还在这儿呢,你怕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