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座的王肃早已另换了一顶假发。
然而,那发套显然是在仓促之下寻来的,与他的脑袋尺寸大不相合,古怪地从官帽下蓬了出来,衬得他像是一朵头重脚轻的大蘑菇。
御史本就是个得罪人的活儿。
旁人嘴上不说,心里总是避讳防备着的。
身为御史之首,王肃总是绷着张八风不动的冷酷面孔,一行一止、举手投足,皆合法度。
这回,这位向来以“铁面判官”著称的都宪大人算是仪态尽失,每一根旁逸斜出的头发丝,都在破坏他苦心经营的威严形象。
偏偏是他自己犯了忌讳,先设私宴,又逼着声称不能喝酒的下属喝酒,说破大天去,也是他没理。
然而这又是皇上私下嘱咐他去办的事,他不敢声张,只能自咽苦果,还得宽慰乐无涯:“身子无碍了吧?我这边制了金银花露配丹参,是清热凉血的,且喝一盏再走。”
乐无涯乖巧道:“下官已大好了,劳都宪大人挂心。”
王肃:“……”他顶着这么张故人面孔,语调轻浮,动辄撒娇,实在令人不忍直视。
他端起茶盏,以掩饰面上一闪而逝的不自然:“豫州道的案件审得如何了?刑部已遣人来催过两回了。”
“大人,下官此来,便是要与您商议此事。”乐无涯眼睛明亮如秋水,“下官想请命离京,亲赴彰德府查勘此案,还望大人允准。”
“嗒”的一声轻响,王肃将茶盏搁在了案几之上,眼尾细纹微微收拢,冷冽的目光如刀般扫过乐无涯的面孔:“可是案情另有蹊跷?”
他将“蹊跷”二字咬得很重,暗含警告之意。
……他分明已嘱咐过他,此案简单,可速速办结。
王肃对这位升腾极快的闻人明恪,还是有些了解的。
风闻此人断案处事,颇有侠风,能哄得那帮升斗小民涕泪俱下,赞他是什么“包龙图转世”。
他就偏要他知道,这世上,多的是田秀才这等糊涂公案。
律法就是律法,岂能容他快意恩仇,把公堂当做他沽名钓誉的名利场?
王肃自认已经将话说得极是明白。
可他为何还是要特立独行,不肯听从?
乐无涯无视了王肃流露出的不满之色,抿了一点金银花露,润了润喉咙,随即大方道:“非也。前日六殿下过府探病,问起此案,因为不涉人命,下官便简略讲了。六皇子对田母服的偏方甚感兴趣。奈何刑部、户部各有分工,户部之人想要调阅案卷、提审人犯,总有诸多不便,便托我去查上一查。”
“……明恪。”王肃端起茶盏,神情有些冷淡:“你可知私下与皇子往来,交接政事,是何等罪名?”
乐无涯一脸纯洁:“可这是皇上口谕,允准六皇子察查此事呢。”
……王肃一口茶险些呛在嗓子眼里。
“下官到底不敢擅专。”乐无涯适时躬身,极其恭敬,“于是特来请都宪大人定夺。”
……定夺?定夺什么?
皇上都知道此事了,哪儿还有他王肃定夺的余地?
王肃从嗓子眼里硬挤出一声深沉的喟叹来:“明恪,并非是我刻意刁难于你,你初入上京,做事还是谨慎些为好,随意攀交皇室中人,极易惹火上身。你可明白?”
乐无涯面上的恭谨是十足十的诚恳:“下官受教,多谢都宪大人指点。”
王肃:“……”他如此乖觉,多训他两句,反倒像是自己严苛待人了。
他只得忍住一腔憋闷,摆一摆手:“去吧。”
乐无涯饮尽金银花露,拱手道了谢,步履轻快地走出理政主厅,回头望向那“肃政饬法”的匾额,微微一笑。
老王头,拿一份案卷来,就想拿捏我?
虽说你老得头都秃了,但到底还是嫩了点。
他敛袖负手,快步进入签押房,召来豫州道御史,签发出京文书。
他面上轻松自在,脑中则是风云变幻。
在他面前,总共摆着三盘棋。
第一盘棋,与他对弈者,乃是五皇子。
因着前段时日小六的一通谋算,令五皇子见罪于皇上,背上了个“不悌”的坏印象。
乐无涯正是借着这一盘残棋,就势下了下去。
五皇子宛如惊弓之鸟,终日惴惴惶惶,眼见自己入朝,外貌又与故人颇为相似,必然起疑。
对他来说,这是抓住他六弟小辫子的大好时机。
趁着皇上赐宅邸给他、新府人手短缺的时机,五皇子立即巴巴儿地送来了眼线,以探虚实。
那么,叫五皇子耳朵里能听到什么,便全凭乐无涯的心意了。
这一盘棋不难下,只需润物无声地打入其中,传递错误的情报,再慢条斯理地推至腹地,五皇子便会自乱阵脚。
与他对弈的第二人,则是王肃。
王肃此人,貌肃心窄,最喜欢一切按部就班,最恨的便是“变数”二字。
在他看来,案卷该按年份归档,奏章须依格式誊写,就连每日上衙途中迈的步子,都恨不得要拿尺规量出个合适的步距来。
单是如此,乐无涯不至于当年临死了还要揍他一顿。
关键是,对王肃而言,“规矩”这个词,是可以因人而异的。
皇上想杀乐无涯,那他就能拼凑出好几份他通敌的罪证来。
那段时日,说来还挺有趣。
王肃捏造几份假证,乐无涯便要借势而为,攀扯进几名同样涉罪的官员。
且不比王肃的信口雌黄、牵强附会,他是有真凭实据在手的。
宗曜的叔叔与兄长,便是王肃企图给他扣“伤化虐民”帽子时,被他顺嘴拉进漩涡里的。
乐无涯说,对啊,我伤化虐民,宗家那叔侄俩跟我一起干的,我这里还存了证据,要看吗?要看的话,您先别急,先记录在案,呈报御前,拿了皇上旨意给我看,我就马上招供,坐实了我的罪责,让王大人交差,好不好呢?
那段时日,他们俩一人在牢里,一人在牢外,针锋相对,斗智斗勇。
而身处牢狱中的乐无涯,生生折磨得王肃掉了好几斤肉,头发更是成把成把地掉
乐无涯生生把王肃强加在自己身上的罪孽,罗织成了一张滔天巨网。
恐怖的巨网阴影笼罩在了大虞大小官员的头上,骇得他们惶惶不可终日,恨不得灌他一杯毒酒,叫乐无涯赶紧暴毙了事。
说起来,他承认得最痛快的一桩罪名,便是项知节指证他偷盗昭明殿后的橘子。
从王肃口中听到这个罪名的时候,乐无涯愣了一愣,继而露出了多日来难得一见的虚弱笑容。
“啊,这件事我倒是真干过。”乐无涯捧着脸,悠悠然道,“我还偷过皇上的玫瑰饼、茯苓糕,王大人要不一并写上吧?”
审到后来,王肃连心气儿都被乐无涯生生熬没了,一见到他,便摆出一副苦瓜脸来,头顶稀疏得都能数清有几根毛了,瞧得乐无涯暗笑不已。
这样的人,分明是旁人的喉舌、触手,哪里是什么真正的奉公守矩之人?
而对王肃这样的人而言,除了“皇权大过天”外,“有嫡立嫡,无嫡立长”便是颠扑不破的第二真理。
立贤?
对不住,祖训里没提,那就不应该有。
他的屁股,坚定不移地焊在了皇上与五皇子那里。
以乐无涯的性情,他自知在这样的人手下干事,自己永远讨不了好。
那何必还要顺着他的心意?
只需要借五皇子的嘴传话,再拿他最崇敬的皇上压制他就是。
乐无涯和颜悦色地与豫州道御史商议出行事宜,脑中则在下着第三盘棋。
这盘棋就有些棘手了。
毕竟对弈者是皇上,需得以柔克刚,徐徐图之。
现在,皇上已经从小五和小六那里分别听过一遍案情了。
以项铮的性情,他该是倾向于给田秀才赏赐旌表的。
毕竟在“不把儿子当人”这件事上,这位皇上与那位秀才,可谓是惺惺相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