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小溪应下了,过了一会儿,她又有点局促地向贺明隽求证:“你就把我送到镇上,我一个人坐车去县里?”
贺明隽沉默片刻,说:“那让贺小草陪着你去?”
他是不太想坐班车去县里,路上颠簸,车上人多、气味丰富,那实在算不上什么美妙的体验。
而骑摩托车的话耗费时间有点长。
贺小溪还没说话,廖春花就不耐烦地开口:“车票不要钱啊?去工作还要人接送,贺小溪你三十多岁的人了,又不是三岁的小孩子……”
贺小溪弱弱地为自己辩解:“可我又不知道工厂在哪儿,该去找谁。”
廖春花愣了一下,神色狐疑起来。
贺明隽忙替她找补:“我也不知道具体位置,当时只记下了厂子的名称和联系电话,等后天到镇上打电话问问,看厂里能不能派个人去接你。”
“这,不太好吧?”贺小溪神色局促,“太麻烦人了。”
贺明隽唇角下压一瞬,又默默深吸一口气,才用平稳、不带什么情绪的语气对贺小溪说:“这没什么不好的,你得到了这份工作,就是厂里的一员。等你进了厂,不用觉得低人一等,更不用讨好别人。”
贺小溪的配得感很低,有点讨好型人格。
想了下,贺明隽又补充:“给你介绍工作的大姐好像是领导家属,没准儿厂里的领导还要给你几分面子,你别表现得这份工作像是你乞讨来的,这样容易让别人对你产生不好的猜测,你自己也可能吃亏。”
刚从地里回来没多久的贺小草听了他的话,搭腔道:“大姐,你要硬气一点,人善容易被人欺。你离婚带着个女儿生活多不容易啊,这就当是政府对你的救济帮扶,是你应得的。”
贺小草语气又和缓了一些:“再说,县里的工作也没什么可怕。那不是纺织厂吗?大姐你针线活儿那么好,肯定能做好这份工作。”
贺明隽赞同地点头,说:“如果有便宜,能占就占。”
廖春花警告地拉长声音“哎”一声,骂他:“你给老娘闭嘴!乱给你大姐支什么招?”
她又转过头叮嘱贺小溪:“别听你幺弟瞎说,难得能有这么好的工作,你可要珍惜、好好干。但他前面说的话也没错,别管这工作是怎么得来的,反正已经是你的了,你别心虚得像是自己偷来的一样。本本分分干好自己的活儿,别贪小便宜,也别让人欺负你。”
贺小溪认真点头。
看她的神色,应该心安不少。
贺明隽提点道:“我又没说让大姐偷东西,但可以偷师,多学点东西,说不定她将来能自己开店。”
廖春花:“这时候你想得倒长远了。”
她面对贺小溪时话锋一转:“但多学点本事肯定是没坏处的……”
听廖春花唠叨了一会儿,贺明隽像是突然想起来,对贺小溪说:“对了,等大姐你发工资了,在县里给我买一副墨镜。”
他的姿态很理所当然,语气带了点抱怨:“骑摩托车时,风会吹眼睛。”
廖春花又想揍他了:“就你会花钱!”
过了一会儿,廖春花不解道:“你之前对自行车都稀罕得不行,也说过想要摩托,咋现在没见你有多高兴呢?”
他这个摩托车的主人比村里看热闹的还要淡定。
贺明隽就说:“摩托车不过两个轮子,镇上都有人开汽车了,还有不少人家都装了电视机……”
廖春花没好气地说:“你还真会想。”
贺明隽反驳:“这叫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更重要的是,他要激起他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这样安于现状、不思进取是不行的呀。
安排好了贺小溪,贺明隽又把目光转向贺大山。
他说:“大哥,你有空的时候去学一下怎么骑摩托。”
大家都惊讶地看向他,以他的性子,应该会把新摩托当宝贝,不让人动才是。
贺大山也很意外,而且他还不太敢尝试,下意识就推拒:“别,我怕摔了,给你把车弄坏了。”
对待木头似的贺大山,贺明隽就没那么好声好气了:“小孩子难免有个头疼脑热的,万一哪一天你的女儿半夜病了,难道还要我从被窝里爬起来送她去医院吗?”
贺大山没话说了。
其余人也觉得,这才像是他们幺儿\幺弟的做派。
贺小草还一副“果然如此”的模样,撇了撇嘴。
贺明隽:“贺小草也学。”
万一贺大山真的太笨了呢……
贺小溪还有些瘦,身体素质一般,耐不得摔,大嫂是个孕妇,她们可以先不用学。
“我?我也能学?”贺小草震惊。
贺·怼怼·明隽:“你又没有矮到骑不上摩托,为什么不能学?”
-----------------------
作者有话说:隽:都给我去学习
第36章 年代文(36)
贺明隽一回来, 就把人安排得明明白白。
开完这场家庭小会,也到了吃午饭的时间。
说话并不耽误廖春花做饭。
现在因为贺灵玉要上学,除了周末, 贺家的一日三餐开饭的时间都比较固定。
这让一向生活比较规律的贺明隽更加满意。
之后就按照贺明隽的安排进行。
送贺小溪坐上去县里的车之后,贺明隽还在镇上一直等到贺小溪按照约定打回的电话, 他像是发牢骚般地说了一句:“要是家里有电话就方便了, 你以后都住县里,留女儿一个人在家……”
一个还不满五岁的孩子要和母亲分别, 当然是不舍的,只是她太懂事了, 都没有闹,只自己默默难过。
贺小溪活了三十多岁, 第一次独自出远门打拼,而且她是被推着往前走的, 她当然也很忐忑, 希望有家人做后盾、给予她力量。
如果有电话, 她就可以经常和家人联系了……
贺明隽的这句话又在贺小溪心里埋下一颗种子。
贺明隽骑着摩托回村的时候, 依旧像是文艺团下乡一般,被很多人围观。
他们对摩托车的新奇劲儿还没过, 也很关注好奇贺小溪的工作问题。
入了冬, 大家都更闲了。
贺明隽完全没耐心应付这些八卦。
他到家后, 把摩托推进自己屋里锁好——廖春花总是担心有贼, 又给他找了一把铁链子锁, 然后, 他就准备叫上贺大山去把陷阱重新布置起来。
廖春花听到后,劝道:“还是别去了,上次是运气好, 万一遇到野猪了咋办?”
贺明隽就解释:“我们不会进去太深。”
廖春花:“那野猪会往外跑啊!冬天缺少吃的,野猪甚至会往村里闯。”
贺明隽就又退了一步:“那带上灰团儿?”
灰团儿就是那只小土狗的名字。
是家里的取名专业户贺明隽赐的名,沿用了曾经的风格——他养过的小动物都是“团”字辈。
小土狗很聪明,虽然与贺明隽相处时间最短,但因为在他回来的那天就吃上了鸡骨头,小狗迅速认清在这个家谁是大哥,根本不会把他当陌生人冲他凶,只会谄媚地哼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