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继死去的人(44)

2025-10-09 评论

    “谢谢你,小兔子。”
    薇拉热烈地吻了他的嘴唇,急忙回家去了。
    门在她的身后关上好久了,而他却一动不动地坐着,双眼茫然地盯着一点。过了一段时间,他感到手掌一阵刺痛,把困惑不解的目光转向手掌,他明白了,在手指间转动的铅笔一下子折断了,骤然出现的断面尖刺扎进了手掌皮肤。他什么时候折断了铅笔?他居然没有发觉。

    娜斯佳-卡敏斯卡娅关于叶卡捷琳娜-维涅迪克托芙娜-阿尼斯科维茨周围的前高级官员和知名人士不愿意同她开诚布公谈话的担心完全被证实了。况且,其中的许多人决不是“前”,今天,他们的官运仍然如日中天,位高权重,炙手可热,对讲述娜斯佳想听的事情,他们毫无兴趣。事实上,她开始所谈的阿尼斯科维茨为之在自己的家里提供栖身场所的熟人,应当肯定是她的同龄人吧?根本不是,就是说,也许,她也让自己的同龄人在家里幽会过,但是在最近十五到二十年中,与房子的女主人本人相比,幸运的情人群体已经大大年轻了。岁月流逝,叶卡捷琳娜-维涅迪克托芙娜老了,但是在她的熟人圈子中总有许多人比她年轻十岁,二十岁,四十岁。
    娜斯佳会见的人数愈多,愈强烈地感觉到一种不约而同,他们言犹未尽,支吾搪塞。与其说他们直接拒绝回答问题,倒不如说他们含糊其词,有时候在讲什么之前,他们要做一点莫名其妙的停顿。似乎是在斟酌、掂量这能不能讲,或者最好是缄口不说。这可以称做是有意斟字酌句,认真负责。娜斯佳只好耍心眼,尽可能多布下一些陷阱和圈套,但是她越努力就越清楚地懂得,这些人的沉默与他们自己的风流韵事没有关系。他们在竭力回避一个问题,而这个问题涉及的是叶卡捷琳娜-维涅迪克托英娜。不管娜斯佳怎么绞尽脑汁,也想不出对此作何解释。与她关系良好的人们不想扩散的,是这位斯马戈林院士的女儿一生中的什么?
    不过,如果从反面走,那就完全可以试试从与死者关系不好的人那里打听出来。换句话说,如果从朋友那里得不到,就去找敌人。总之,这项任务也不简单。谁肯承认同一个被杀的人相处不好或者敌对过?只好再向马尔塔-根利霍芙娜-舒尔茨求援。她同其他人一样,严守“对死者只溢美不扬恶”的原则。
    “为什么您不说您的女友有个人秘密?”娜斯佳开门见山,“我满心指望您的帮助,马尔塔-根利霍芙娜,可是您却把我引进了迷宫。您怕得罪谁?您想想,人命关天,在这类问题上,过分拘泥保留经常妨碍揭露罪犯。往往会误事,让罪犯逍遥法外。”
    舒尔茨是一位有智慧、有经验的太太,通过同娜斯佳五六次的交谈,她得出了十分明确的结论,卡敏斯卡娅少校是一个沉稳持重、各方面都无懈可击的人,因此接下来她没有再含糊躲闪。
    “好吧,”她喘了一口气,“既然您自己打听清楚……当然,这些话我们以前不想说,况且毕竟大家都爱卡佳。”
    “您说的这个‘我们’都是哪些人?”
    “伊万-叶利扎罗维奇和我,还有卡佳的前夫彼得-瓦西里耶维奇也同意这样做。犯不着重提这段往事,已经过去那么多年了……您自己明白。”
    娜斯佳面临的局面十分复杂。马尔塔-根利霍芙娜一下子就相信,民警分局已经洞察一切。实际上还一无所知。怎么提问才能不显露出欺骗?“您自己明白”。还不错!要是明白了就好了。但是谈话的障碍依然存在。
    “为什么您说,只同贝绍夫和叶卡捷琳娜-维涅迪克托芙娜的前夫讨论过这件事?”她问,“难道再没有别的人知道了?”
    “当然没有,”马尔塔-根利霍芙娜立即回答,“别人怎么还能知道这件事情?卡佳善于保守自己的秘密,也善于保守他人的秘密。如果可能,她也会向我们隐瞒的。”
    越来越不容易了!要是知道“这件事情”是什么就好了。同时必须装出一切都了然于胸的样子,否则老太太马上就会醒悟,她上当了。从知情者有童年朋友贝绍夫和离异丈夫阿尼斯科维茨来看,是有关家庭的事情。马尔塔则是以最亲密女友的身份得知问题的。
    到底没有出什么纰漏。“半吞半吐”在同叶卡捷琳娜-维涅迪克托芙娜的许多熟人的谈话中都存在,而舒尔茨声称,除了阿尼斯科维茨本人之外,知晓秘密的只有三个人。似乎是有某种误会。马尔塔说的是一回事,而娜斯佳指的完全是另一回事。但是没有退路,必须小心谨慎,非常仔细地往前走。

耽美书斋推荐浏览: 亚历山德拉·玛丽尼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