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千年文学备忘录(45)

2025-10-09 评论

    人类总是根据显露在外的一切蛛丝马迹,在搜寻一些隐伏的,或者仅仅只是潜在的或假想的东西。我们的基本心智思维习惯,源远流长,从旧石器时代从事狩猎和采集的祖先,经各历史阶段一路遗传下来。文字连接了看得见的轨迹与看不见的事物、不在现场的事物、人所欲求和恐惧的东西,就像一道危急逃生的脆弱桥梁,投掷在深渊之上。基于这个理由,卡尔维诺强调,他个人认为,适切地使用语言,使我们得以审慎、专注而小心地接近(看得见和看不见的)事物,并敬重(呈现出来和没呈现出来的)事物不以文字所作的沟通。
    文艺复兴时代的伟大艺术家达芬奇提供了一个意义深远的例子,足以说明人如何与语言博斗,以捕捉表达能力所不及的东西。达芬奇的手稿充满与语言挣扎,从而寻求更丰富、更细致、更准确之表达的纪录。他自称鄙俗不文,他的知识举世无匹,但由于不谙拉丁文和文法,无从使用文字和当代的饱学之士沟通,他相信自己藉由绘画和素描可以表达得更好,但却不断地感到自己需要写作,需要以书写来探究这世界的繁复显现和奥秘,来赋予自己的幻想、情绪和怨恨形状。因此,他愈写愈多,后来他放弃了绘画,只透过书写和素描来表达自己。
    达芬奇曾在他的笔记中,记录一种地球生长理论的证据。他首先列出为泥土所吞没的城市的例证,按着讨论山中所发现的海洋化石,特别是某些他认为必定是属于太古时期的某种海怪的骨骼。在那个时刻,达芬奇的想像必定被一幅巨大动物在波浪中游泳的图景所慑住吧。他把笔记倒过来,企图捕捉那动物的形象,三度尝试写一个足以唤起那种壮观的句子:
    喔,有多少次,你出没在大海洋满涨的波浪中间,乌黑而刚硬的背脊,像山脉一般隐约浮现,仪态肃穆而端庄!
    后来,达芬奇为了使这怪兽增加动感,引介了动词「旋转」一词:
    有多少次,你出没在大海洋满涨的波浪中间,仪态肃穆而端庄,在海水中旋转,乌黑而刚硬的背脊,像山脉一般隐约浮现,压服了海水!
    可是,他又觉得,「旋转」一词似乎减弱了他想要唤起的壮观和宏伟印象。因此,他选用了动词「犁耕」,改变整个结构,赋予紧凑和韵律感:
    喔,有多少次,你出没在大海洋满涨的波浪中间,像山脉一般隐约浮现,压服了周匝汹涌的波浪,乌黑而刚硬的背脊犁耕过海水,仪态端庄而肃穆!
    卡尔维诺认为:达芬奇对那「幽灵」的捕捉,几乎就是在呈现一个大自然之庄严力量的象征,因此,这些文字所呈现的意象及其整体的透明和奥秘,值得长留记忆中,细细思索。
    后现代的声光媒体无法或不应该完全取代语言文字,否则语言所建构起来的人类文明岂不将丧失大半?更不必谈继续发展。
    原载《自由时报·副刊》:1996.4.24

    ——简介《给下一轮太平盛世的备忘录》(作者:吴潜诚)
    一代小说大师伊塔罗·卡尔维诺(1923-1985)在准备动身前往美国哈佛大学,发表「诺顿演说」的前夕,不幸因脑溢血辞世。卡尔维诺生性沉默寡言,尤不愿意剖陈自己,但却欢迎有这个机会,谈论文学创作的种种。他所构想设计的讲稿,无可避免地提到他自己的作品,他的创作方法、企图和希望。这本书因此被视为卡尔维诺赠予世人的遗产;他在书中精心勾勒的文学价值,既可充当评鉴一般作品的尺度,也可以作为认识卡尔维诺的指南。
    写作这回事有什么东西值得珍惜?卡尔维诺以五篇演讲(五份给读者的备忘录),分别解说五种不可或缺的文学价值。第一讲「轻」,引述希腊神话、欧维德、薄伽丘、塞万提斯、昆德拉、卡夫卡等等作品来诠释:生命存在的沉重必须以轻盈的态式来承担;第二讲「快」,阐述如何以敏捷来融合「行动」(快)和「沉思默想」(慢);接下来的第三讲「准」,强调的语言的精确和明晰;第四讲「显」,说明视觉想像系认识世界和自我的媒介;第五讲「繁」是一份展示力作,生动而精彩地描述文学如何送出常轨,企图传达人类面对无限的可能所流露的痛苦、困惑和振奋。
    卡尔维诺出入古今典籍,旁征博引,阅读品味和学识见解,在在令人叹为观止,这本书可说是专为熟悉和热爱小说艺术的行家和读者所写的备忘录,本世纪最雄辩而毫无防护意味的文学辩护书,给下一个千福年的贴切礼物,担忧和关切文学之未来命运的读者,可以在这里发现十分有力的证词。

耽美书斋推荐浏览: 伊塔罗·卡尔维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