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吧,随你的便吧。”去世的人陪他回到坟墓,然后就不见了。
活著的人走出坟墓,但他已经认不得原来的墓地了:里面挤满了墓碑、塑像和参天大树。他走出墓地,看到沿街一排排高楼大厦代替了过去简陋的石头小屋;街上到处是汽车和有轨电车,各种飞机掠过天空。“我这是在哪儿呢?莫非是我走错了路?哟,这些人怎么都这样打扮!”
在街上,他叫住了过路的一个小个儿老人,问:“先生,请问这是什么镇?”
“你是指这座城市吗?”
“对呀,是指这座城市。虽然我一直住在这儿,但我怎么也认不出来了。请您带我到昨天结婚的那户人家去好吗?”
“昨天?我刚好是教堂的司事,我敢肯定,昨天没人结婚啊!”
“您这是什么意思?我就是昨天结婚的那个人嘛!”接著,他向老人讲述了随同去世的朋友游逛天堂的事情。
“你是在做梦吧,那是个古老的传说了:有个新郎送朋友进坟墓,再也没回来,新娘因此悲痛而死了。”
“根本不可能,我就是那个新郎!”
“听著,现在你唯一可以弄清楚的办法就是到教堂去,跟我们的主教大人谈一谈。”
“主教?可这儿镇上只有教区神父呀!”
“什么教区神父?不知多少年前这儿就有主教啦!”于是,教堂司事带他去见主教。
小伙子把自己的经历告诉了主教。主教回想起小时候曾听过的这个故事。他拿出教区的卷宗,开始一本本哗哗地翻起来。三十年前,没有记载;五十年前,没有;一百年前,没有;二百年前,也没有。他继续翻著翻著,最后他在一页发黄、破碎的纸上,用手指著上面的名字说:“这是三百年前的记载,有个小伙子在墓地失踪了,他的新娘因此伤心而死。不相信,你就看看这记载吧!”
“可是,我就是那个新郎呀!”
“那么,你去过另一个世界了?跟我讲讲那儿的情形吧。”
小伙子的脸色一下子变得惨白,跌倒在地上咽了气。他在天堂里到底见到了什么,一句也没说出来。
(弗留利地区)——
注释:
材料来源:多尔夫·佐朱特编《弗留利民间故事选》(乌迪内1927年版)第一六九页;搜集地区:弗留利省科尔蒙斯;讲述者:乔万尼·米宁,1913年讲述。
这个传说体现了中世纪文学的重要主题:死亡、来世、时间老人。然而在这篇故事中,当代讲故事的人把现代化的科学技术带进了故事画面:小镇发展成大城市,汽车、电车、飞机。
1.圣彼得巧遇耶稣基督
从前有个名字叫彼得的穷人,靠打鱼过日子。一天,他晚上回家时已经精疲力尽了,可连一条鱼也没打到。更糟糕的是,妻子没有给他准备晚饭。“我到处找吃的东西,”她说,“可整整一天啥也没找到。你也知道,我们没有钱呀。”
“可是,不吃点东西,我怎么能上床睡觉呢?给我弄点吃的,快!”
“彼得,家里什么吃的都没有。要是你愿意,我们就到田里去,那儿的卷心菜长得可好了,我们可以随便吃嘛。”
“可我不想去偷!”
“那,我们只好挨饿了。”
“你说的是卷心菜吧?我们能弄到吗?我们两个一起……”
“这样吧:为了不惹人注意,我们两人分头走,一个走这条路,另一个走那条路。”
彼得同意这么干。夫妻俩便分两路朝地里走去。路上,彼得碰到一个长着栗色头发、灰白眼睛的人。那个人正坐在路旁的界石上。“这个陌生人在这儿干吗呀?”彼得感到很纳闷,便问道:“在干吗呀,伙计?”
“我在这儿是不让人们去干坏事……”陌生人说。
啊,老天爷!彼得心想,这话是专门对我讲的呀!
“……如果他们已经干了坏事,就让他们悔过。”陌生人说。
这话很刺耳,彼得没听完就转身走了。可是,陌生人的话却一直在他耳边回响。他一到地里,就看到一个女人的身影走动着。“菜地主人的老婆!菜地主人的老婆!我得赶快离开这儿!”彼得拔腿就跑,连蹦带跳地跨过了一排排庄稼、沟渠和树篱。他一口气跑回了家,还在想着“让他们悔过”这句话。他一跨进门,就抓起扫把柄揍起老婆来。“哼,你想叫我当小偷,对不对?你这个混账女人!你这个臭婊子!”
耽美书斋推荐浏览: 伊塔罗·卡尔维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