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谷(36)

2025-10-09 评论

    她觉得瓦莱丽已经被折腾够了:“谢谢,我来接。
    她拿起电话:“瓦莱丽!”
    “不,我是帕特里克·汤姆林森。《大英百科全书》,记得吗?”
    “哦,你好,汤姆林森先生。”
    “我这儿有你想要的消息,关于现金买书的事儿。”
    “请说吧。”
    “想和你一块儿去喝几杯,怎么样?是不是没门儿?”
    “那还用问?”凯茨回答得非常坚决。
    “你会后悔的。”
    “知道,你昨天已经说过这话了。”
    “好吧,说正经的。我这儿有三个人:住在霍夫的布雷尔哈维、布赖顿的亚瑟·邓思,还有皮斯的丁·斯摩尔先生。”
    “谢谢。”
    “他们去年差不多在同一时候买了书,留了电话,我以后每年都要给会员送几本书,让他们的藏书赶上最新的出版趋势。”
    “会员?”
    “是啊,买了百科全书,就成了我们的会员。”
    “他们的年龄有多大?”
    “谁?”
    “哈维·邓恩还有斯摩尔。”
    “不知道,不过我可以查。”
    “那,帕特里克,你能不能……”她尽量把声音放柔和些。
    “没问题。”那边的回答很爽快,“不过,可能得再等一两天时间。”
    “太谢谢你了,帕特里克。”
    “没什么别的事了吧?”
    “对。”话刚出口,一个念头闪进了她的脑海,赶紧补充道:“我是想说,还有事儿。”
    “你能不能安排下星期访问用户?这样我可以假装实习生跟着去。”
    “是和我一起去吗?”
    “谁访问用户,我跟谁去。”
    “是我。”
    “那就和你一块儿去。”
    凯茨再次对汤姆林森表达了谢意。放下话筒,她还是觉得有点不自在。想到晚上和汤姆林森一起加班,她一点儿也不感到兴奋,相反要瞒着探长和布莱克赛去做这件事倒着实让她伤脑筋。最后,她想通了,去它的,既然上班时间被拴在电脑机房里,那还可以利用下班时间干点什么。就把它权当作和男朋友共度良宵,那又怎么样呢?
    和汤姆林森通话固然称不上是件快事,但至少让她从中获取了活力。六点了,她的心情也好多了。她给瓦莱丽打了个电话,两人决定七点在运通公司见面。
    凯茨马不停蹄地往数据库里输入着挨户调查的笔录。她输入的速度很快,内容都是些连资料都称不上的东西。即使称得上资料,也离情报差着老远。出色的侦探只收集那些有助于破案的情报资料。不具破案价值的事实材料,只能把破案工作带人云雾里。“福尔摩斯”软件有长处也有短处。它能查找某人的犯罪记录,从档案局调出指纹记录,列出各事实间的可能联系。可是这些联系中绝大部分是毫无价值的偶然巧合。“福尔摩斯”的问题在于,它让人陷入事实材料的汪洋大海,无从得知哪些是关键材料,哪些人是真正的涉嫌人员。
    凯茨眼前闪现出瓦莱丽和他的“东芝”手提电脑。他可以往里面输入材料,再把它们加以整理,贮存。可是材料终究是材料。有了它,固然我找材料的时候可以快一些,它还可以帮人设计,索引目录等等。但是最后把材料和结论联系起来的还是掌握信息的人。
    要是哪一天电脑能把贮存的信息资料变成思想,那人类就真的失去了第六感觉。凯茨读到过一些有关直觉根本不存在的资料。这是一个无意识的过程。所谓警察凭直觉破案,其实还是指他们凭借丰富的经验和已知情况作出结论。有时连他们自己都不敢相信得出的结论竟会如此正确,可有的时候结论又是错误的。不能仅仅因为人们无法确切地表达出其中的原因,就下结论说他们的做法是毫无道理的。
    凯茨的手在键盘上灵活地运作着,连她自己也不知道自己输入的是什么内容。这种感觉就好像开车到了某个地方,却不知从何而来,身在何处。她打印了一张信息清单,在上面写着:“男性,身穿类似淡黄褐色的外套”,“浅色外套”“浅色雨衣”。刚才输入的时候,她根本没注意到这些内容。她打算进一步查询一下。

耽美书斋推荐浏览: 亚莱克斯·齐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