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抢匪闯了进来。
两个手持猎枪的男人由即将关上的铁门缝隙钻了进来,迅速举枪对准行员们。
鸭居嘴巴张得老大,转眼望向阵内发出无言的疑问:这算啥?即便是阵内也被眼前的情景给吓呆了。
两名抢匪的犯案手法干净漂亮。
两人都戴着大镜片的太阳眼镜与粉刷工人或拆屋工人用来避免吸入粉尘的制式碗形口罩,戴着手套的手拿着枪,脸颊上还用红色胶带贴了一个X记号。鸭居想不通他们为什么要在脸上贴胶带。
他们最先采取的举动就是像在挥动球棒似地挥舞猎枪,破坏银行内所有监视器,此时外面的铁门在鸭居未察觉之际已完全关闭了。
两名抢匪都穿着灰色西装,外观及发型很像,但身高差了将近十公分,所以很容易辨认,也就是大的跟小的。鸭居心想:这就跟速食店用大小来区分饮料的道理一样嘛。
铁门关上之后,高大的男人打开手边的深蓝色旅行袋拿出白色塑胶绳,对离他最近的女性行员说:“用这些绳子把在场所有人绑起来。”
大部分的人质是银行行员。十二名人质中,行员就占了八人,鸭居、阵内、另一名青年与一名看似主妇的女性则是一般客人。
“全部绑起来。”高大的抢匪命令道,随后又拿出面具对女性行员说:“绑好之后,帮他们戴上面具。”动画角色的面具与遇见银行抢匪,两者极不搭调,这让鸭居非常困惑。
“此外,若有人身上带了手机,你就把它们全都收集起来,放在我前面。”抢匪又下达了另一个指示。
女性行员战战兢兢地点头,开始执行。
她先用绳子绑住每个人,再为大家戴上面具。这个场面既奇妙又诡异。最后她搜了每个人的口袋,拿走了手机。
有机会说话了。
鸭居趁着被反绑的时候,面向身旁的阵内抱怨道:“要是你少说一点废话,快点把事情办好,咱们也不会落得如此下场!”
阵内一脸意外地说:“你是说,这都是我的错喽?明明是那两个连待办号码牌都没抽的抢匪不对。你自己看看那边写什么,不是写着‘有事待办的顾客,请抽号码牌’吗?要办事,本就该守规矩排队才是。”
言犹在耳,一名抢匪随即走近窗口柜台,抽了张号码牌。
鸭居突然回想起第一次见到阵内的情景。那是鸭居刚升上大学不久,朋友也少,换言之就是时间多到不晓得该怎么用,只能毫无意义地漫步在夜晚街道上的那个春天。
当时阵内抱着吉他,在热闹的商店街一旁的小巷道上演奏着鲍伯·迪伦的歌曲。他独自一人像自暴自弃似地快速弹奏吉他,左手指头仿若跳舞般来回于挡子之上、右手则不慌不忙地拨弦。由于跟原曲的节奏相差甚远,鸭居花了好长一段时间才听出他弹奏的是鲍伯·迪伦的曲子。(注:鲍伯·迪伦(Bob Dylan,1941~),美国民谣摇滚史上的传奇人物。<Blowing in the Wind,1963>在反战和民权运动中被反复传唱,<Like a Rolling Stone,1965>被摇滚杂志《滚石》选为史上最伟大的五百首歌曲第一位。)
其他街头艺人四周都多少有些听众,相较之下,阵内周遭只有鸭居一人。原因应该是他所弹的与那种能够吸引人群、使人陶醉的曲调相去甚远,硬要说的话,他的演奏根本就是在挑衅路人,故意引人反感、退避三舍。若当时鸭居急着赶路,想必不会听到最后。
演奏结束后,阵内面无表情地走近鸭居,开口问他:“如何?”
“是很高明,但也太乱七八糟了,歌词根本就听不清楚嘛。”鸭居很诚实地回答,不料阵内反倒开心地露齿笑着回答:“是吗?”
随后他很自豪地表示自己所演奏的是货真价实的庞克乐。他说:“所谓的庞克乐,就是要勇于面对。”
日后鸭居才知道阵内的父亲对他相当严格。虽不知阵内的父亲究竟是大企业的干部、在公家机关上班的公务员,抑或是律师、医生、教师等拥有特殊资格执照之职业当中的哪一种,总之在社会上拥有一定的地位。
阵内说他父亲从不夸奖孩子、也不曾说过任何笑话,家里总是弥漫着一股严肃的气氛。
阵内皱起眉头说:“他刚愎自用又爱瞎掰,是个不会行动,只懂得囤积知识的家伙。你绝不会从他嘴里听见‘不知道’这三个字。”然后又苦笑着补上一句:“他既狠恶又自负,更扯的是他还很不要脸!”
当鸭居听到阵内这段话时,心想:不要脸……,这形容得太夸张了吧?
耽美书斋推荐浏览: 伊坂幸太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