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特利·劳顿先生用他的指头顶在桌面上,沉默了一阵子,然后弯下腰去和他的头头儿商量;不过我想这只是一种强调的姿态。这番详细叙述的结果就像是由水底下起来似的:你可以感觉到空气吸进你的肺里。我想法庭上的每一个人——除了法官——都多少看了嫌犯一眼,但那一眼都很快,而且有些偷偷摸摸的,让你马上把眼光收回来。法官包德金大人的笔很稳定地动着,写完了整齐的笔记。他抬起头来,等着。证人现在一副她想必得永远留在证人席的感觉,而且好像尽量让自己准备好应付这件事。
韩特利·劳顿先生还有最后一击。在法庭里响起一阵大家重新坐好的声音中,他再度向证人提问。
“乔丹小姐,我相信在发现尸体后不久,就让你开车到普瑞德街的圣普瑞德医院去接史本赛·胡弥医师回来吧?”
“是的,傅来明先生拉着我的肩膀,说要我开车过去,赶快带他来,因为要是他正在开刀什么的话,他们是不肯传话给他的。”
“关于那天晚上接下来所发生的事情,你不能再跟我们说什么了吗?”
“对。”
“这是不是因为,在从医院回来的路上,你发烧生病,有一个月没能离开你房间的缘故呢?”
“是的。”
律师用手摸过那份案情摘要的白纸。“我请你仔细想一想,乔丹小姐,还有没有什么你听到被告所说的话可以告诉我们的?什么事都可以。他在那张椅子上坐下来和点烟的时候,有没有说什么呢?”
“有的,他回答了句什么:我想是个问题还是一句话。”
“什么问题?”
“有人说:‘你是石头做的吗?”’
“‘你是石头做的吗?’他怎么回答?”
“他说:‘在我的威士忌里下药,他活该。’”
那位律师对她看了一阵子,然后坐了下来。
亨利·梅利维尔爵士站起来,为辩方盘问证人。
没有人知道辩方到底会选哪条路——有那么一点诉诸精神失常的影子,甚至猜测会说是临时起意;可是,以我对H.M.的了解,不相信他会试这种半吊子的做法,很可能由他第一次的交互讯问中略窥端倪。
他很神气地站了起来,可惜因为他的袍子钩到了什么,很可能是他自己吧,结果使效果大打折扣。袍子撕裂的声音很像把舌头放在唇问发出轻蔑的冷笑,一时之间,我吓得还以为他真干了那事。他挺直了身子。无论他在法律上的才能是不是因为年久未用而生疏了,这总还是交叉讯问,允许提出诱导式的问题,只要合理,几乎什么都可以提出来,而他平常那种粗鲁而且随性的手法最有杀伤力。可是问题也就在这里。这个女人已经赢得包括陪审团在内的所有人的同情,对她攻击的话就太不聪明了。我们可不需要弄得大家不安。在他狠狠地回头看了一眼被他撕裂的袍子,让我们看到他的眼镜在他那只大鼻子上拉了下来之后,他像韩特利·劳顿一样温和地对她说话——只不过有那么一点点突如其来的感觉。他洪亮的声音让证人和整个法庭都安心下来。他的语气则有那种坐下来喝一杯把事情聊清楚的味道。
“夫人,”H.M.很随便地说,“你相信胡弥先生是因为听到一些关于被告的坏话,才突然改变了他的心意吗?”
一阵沉默。
“我不知道。”
“不过,”H.M.争辩道,“既然我那位博学的朋友已经算是把这个问题提出来了,就让我们来解决一下吧。他说,如果胡弥先生改变了心意,就一定是因为他从什么人那里听说了什么事,是吗?”
“我也一定会这样想。”
“不错。那么,反过来说,要是他没有听到什么的话,他就不会改变他的心意了?”
“我想是吧。对,他一定不会改变的。”
“那,夫人,”H.M.继续这样争辩道,“礼拜五晚上,他安排你和胡弥医师第二天到索塞克斯去的时候,似乎兴致很好吧?”
“哦,是的。”
“你那天晚上出门了吗?”
耽美书斋推荐浏览: 约翰·狄克森·卡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