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次是复制照片上的男人,从静冈县警署电传送来时起,就觉得在什么地方见过,可始终没有想起来。大概有什么部位不一样?眉毛?眼睛?稍微差一点的话,说不走会猛然想起来。
大约二小时后,龟井打来电话:“我现在在STB电视台。”
“发现了什么?”
“发现了一件有趣的事。大约一年半以前,佐佐木由纪以电视节目的采访记者身份,曾去博多采访过。”
“是么?”
“她去采访的任务很有意思。那时西尾伸一郎当上了运输部政务次官。说是博多市人,西尾出生是在郊区。他功成名就之后,每年都要向家乡小学校赠送钢琴什么的,捐款建造公园,建造供市民休想的公民馆,所以,在当地很得人心。佐佐木由纪正是去采访西尾的这些建树的。”
“许是因为她聪明能干,在博多访遍了西尾的活动,从中抓到了他的致命伤的吧?”
“我也这么想。可那是什么呢?到现在也不清楚?”
“那时,佐佐木由纪发表了什么样的采访通讯?”
“我们看了那时的电视,她的通讯并没有什么过激之处。”
“龟井君!”
“什么?”
“你和日下君,现在立刻去博多,到西尾和青柳的出生地去,彻底调查一下他们两个人。日下君的哥哥在博多办个小报社。听说他哥哥死后由嫂子接替过来,或许能给我们帮助。”
“明白了。”龟井说道,然后又补充道,“我们也正想向你请求要去博多呢。”
四
龟井和日下两人,从羽田机场搭乘日航班机,向福冈飞去。
到达福冈,正是日落西山。从国铁的博多站再乘火车,约定20分钟左右,就到了西尾伸一郎和青柳源一出生长大的地方了。
在这附近,有一条为运输煤炭铺设的铁路专线。煤炭生产不景气之后,这条专线的货车急剧减少,丧失了活气。可令龟井惊讶的是,冷落的街上,却参差座落着崭新、擦亮的小学校和公民馆一类的建筑。
“这全是西尾伸一朗捐的款呢。”龟井大为吃惊地说——诊疗所刻着西尾伸一郎的名字。
“这儿或许还要给西尾塑铜像呢!”日下说道。
“你家在这儿附近吗?”
“坐车要十二三分钟。”
“你哥哥办的报纸叫什么名字?”
“《博多新闻》。现在嫂子继承哥哥的遗志,继续办呢!”
“大概也报道道西尾伸一郎吧。因为这一题材,充满佳话,迎合人意。”
“是啊,过后到嫂子那儿去查一查。”
“这么办吧。我们先到附近的派出所去访一访西尾伸一郎和青柳源一的情况好吗?”龟井说道。
在以西尾命名的诊所附近,有一个派出所。里面有二个四十五六岁的警察。龟井告诉他们说是从东京来的,二个警察吃了一惊,急忙请他们里面坐,端出茶来招待。
“我们想了解一下西尾伸一郎和青柳源一的情况。”龟井取出香烟,递给两个人。
“西尾先生可是这里鼎鼎大名的人士啊!”一个人说道。
“是啊!”
“还有人发起运动要建造西尾先生的铜像呢。这里有实力的人全是拥戴西尾先生的‘显赏会’成员呢?”
“所以,要是在这里说西尾先生的坏话,立刻就会遭到围攻!”
“是呀。西尾先生不单捐款,我们这里若是没有这个令人夸想的企业,生计就难了。这个采用附近山上泥土的陶器工厂就是西尾先生一手建成的。啊,人们还在期望着出现更值得骄傲的事呢。还有,我们这儿的年青人,凡是到过东京的,都受到西尾先生的照顾。还有人当上先生的私人秘书呢!”
“是君岛吗?”
“你知道的很不少呀。”警察吃惊似地脸圆了眼睛。
“以前见到过他。”
“大家都羡慕君岛呢。能当上西尾先生的秘书,注定是有出息的吧。”警察从心里羡慕地说道。
耽美书斋推荐浏览: 西村京太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