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杀害的女人渣口和他们相识吗?”
“店铺就在她家附近,她又请他们俩买过电视机什么的,所以,彼此熟悉。他二人也知道她很有钱,他们的店由于负债,处境艰难。当时,他们却一股脑儿偿清了债务,去了东京。到现在,成了名副其实的西尾先生了。”
“结果,没找到二人犯罪的证据?”
“是呀,案子已经超过了时效,不过,在控查人员中,至今还有人以为犯人是西尾伸一郎和青柳源一。”
“那时,是谁发现了尸体?”
“哦——据这份资料记载,是一个35岁的女人,叫岛崎文代的。”
“是做什么的呢?”
“一个女佣,照料被害人渣口老太大的起居。10日清晨,她象往日一样来到渣口家,发现了尸体。”
“这个人现在住在哪里,知道吗?”
“大概还住在老地方。”资料员说着,突然想起什么似地说道,“对了,一个月前,有一个记者来调查过这件事情。”
“是新闻记者吗?”
“虽然给了我名片,可……”资料员翻着衣袋,“啊,在这儿呢。是博多新闻的日下正幸。”
“是哥哥!”日下不由得大喊起来,“哥哥的死,难道竟和这一案件有什么联系?哥哥是自杀的呀,可——”
一
日下见到了嫂子直子。
“那件事我还记得。”直子说着,对日下点了点头——她好象一下子老了许多。
“那么,是报道吗?”
“是啊,那好象是一个多月以前。我丈夫说有一个惊人的独家新闻。他很兴奋地安排版面。”
“还有那份报纸吗?”
“有。”直子从里面拿出订在一起的报纸,给他们看。
2月10日的报纸——《22年前杀人案件的新证据》。因为是地方报纸,所以,这篇报道,明显地登在第一版上。同时登有昭和35年被杀人渣口的照片。报道是这样写的:
昭和35年8月9日夜,独身生活的60岁女有产者惨遭杀害,同时,被夺走500万元现款。此案涉嫌者甚多,但结局,犯人一直没能逮捕归案。终于超过了时效。那以后,又是7年了。
可这一次,发现尸体的岛崎文代(57岁)打破了22年之久的沉默,向本报记者讲述了当时的情景。
当时,岛崎是在家里住宿的女佣,她10日清晨去渣口住宅时,发现了渣口被杀。
当警察进行调查时,岛崎十分不满警察将自己当成犯人看待,加上,怕产生后患,就向警察谎报了一些情节。这一次,对本报记者说了实话。
9日午后,有两个男人造访渣口老太太企图借钱,但遭到了拒绝。看那两人的相貌,正是当时人们议论的N氏和A氏。
N氏现在是个大人物。任全国规模的中央借贷公司会长,又是保守党的议员,官至运输部政务次官。岛崎却证明N氏确是罪犯本疑。当时姑且不论,就是现在,N氏身为议员,又挂上了政务次官的招牌,没有确凿证据,就不能把N氏和在N氏手下任借贷公司副经理的A氏作为人犯处理。所以,记者进一步询问岛崎,有无证据。岛崎提供如下:10日清晨,走到渣口家门口,地上有一张纸被血染得通红。当时还不知道渣口被杀,就随手团起来,放进袖子里。后来,发现被杀死的渣口,慌乱之下,完全忘掉了袖中的纸团。警察询问时,也没有想起来。过了三四天,好容易记起来了。看后才知道那是一张N氏和A氏一起署名的借据。半年前从渣口那里借走50万元钱的借钱契据。所以又来求借,遭到了渣口的拒绝。
因此,二人深夜潜入宅邱,杀死渣口,而这张借据,是最能引起怀疑的物证,所以在夺走500万元之后,找出了借据。但在二人逃走时,却不慎把这张借据失落在门口了。纸上染有血迹,或许是从渣口怀里搜出来的。
本报记者请求看看那张借钱凭据,可在一年半以前,岛崎把它借给了另外一个人,迄今未还。不过,记者认为岛崎的话是可信的……”
二
耽美书斋推荐浏览: 西村京太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