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野辰平步入造纸公司时还很年轻。当时,战后的日本掀起一阵驱逐董事之风。董事被赶走,海野被人们推举,一跃而成了造纸公司的经理。海野被推举前,是在造纸公司的工会里工作的。那时,工会的权力也很大,各公司都是在工会领导下进行经营管理的。但时隔不久,各公司的资本家又卷土重来,工会这个组织很快就土崩瓦解了。而海野辰平的情况则大不相同。他从工会上来以后,凭着他那擅长经营的才能,不只是靠工资维持住了职工们的生活,就是在后来闹翻天的股东战役中,也丝毫没有动摇他经理的地位。东帮造纸公司就是在其后的五、六年内,一步一步地发展起来的。当然,由于日本战败不久,纸张严重短缺,也是他大发横财的原因之一。
那时,各报社为了搞到纸张,不惜代价地奔走,纸张价格一个劲儿地上升,就连那些重抄的粗糙西洋纸,也象长了翅膀似地猛涨。靠定量分配的纸张,远远不能满足出版的需要,而且储量又很小。虽然各家报社,由于战败从战场上返回的职工人数日渐骤增,也还只能勉强维持着印刷一些小报。因为纸张缺乏,他们不能出版那种对开的大型报纸。
从1949年、1950年开始,纸张的使用状况才逐渐恢复正常。那时,东帮造纸公司已经抢在同行业的前面,就要赶上和超过战前的老牌大公司了。该公司在静岗县、千叶县内又增设了分公司。总公司就建在现在的丸之内那宏伟壮观的大厦内。战前那些无法分红,只能挣扎着维持生计的公司,由于海野辰平的经营方针的实施,现在,可按百分之二十五的利润上交给总公司。
海野辰平对宣传工作开始产生浓厚的兴趣也是在G报社的艰难时期。当时由于纸张严重缺乏,那些身兼董事、监事等重要职务的报界同伙多次找海野交涉,商谈增加纸张的供应量。根据这些情况,海野从商业、从赚钱的角度出发,用他那独持的方法进行细致的调查研究,包括新闻、报纸在社会上具有的影晌力,然后对G报社的经营状况作了彻底地了解,最后,下决心买收了G报社。
战后,随着新生事物——电视公司的不断增设,海野辰平又把一个电视公司纳入G报社的资本中接管买收下来。
这时的海野辰平,在实业界的威望越来越高。尤其在新闻、宣传方面。其中特别是在规定用纸、编造计划方面最有发言权,也是最高权威。因此,财界的经营团体很敬重他,在资金方面更是主动给予关照。
这样一来,海野辰平在社会上被誉为掌握宣传部门财政大权的代表,财界众目所瞩的寡头。
据有关人员猜测,海野辰平迟早会把经营不振的R报社象G报社一样吃掉。
不知什么时候,海野辰平自己得到一大半东帮造纸总公司的股分,现在越发成了造纸行业不可动摇的独裁者。总之一句话,这位当年的工会斗士,30年后已是一个典型的不知腰缠多少万贯的资本家。
不管怎么说,海野辰平的实力、魄力仍然是一个无可估价的未知数。所谓未知数,就是说从他过去那勇往直前、势不可当的历史业绩来看,将来的他,还会产生怎样的飞跃、尚估摸不透。现在有财界做他的得力后盾,在资金方面他将有源源不断的支持。假如R报拫社真的落入海野辰平之手,被G报社吃下消化掉,不久的将来,G报社就会一跃而成为日本社会第一流的大报社之一。从海野辰平的才干和铁腕看,这是完全可能的。
走进东帮造纸总公司的大门,川北局长对传达员说:
“我们想见见经理先生。”说着,郑重地通报了姓名。传达室的女职员接通电话后说:
“请你们立刻到三楼。”
电梯到了三楼。一下电梯,川北良策和三泽顺子就看见一个男青年等在那里。大概是海野经理的秘书。“这边请吧。”男青年说着,就在前面带路。
“劳您的驾了。”川北良策道了谢。
川北局长和三泽顺子被领到一个豪华的接待室里。这和普通的来客接待室不一样。看样子,像是海野经理专用的接待室。正面的墙上,高高悬挂着东帮造纸厂那壮观雄伟的厂房照片。室内的布局和一般公司的大同小异。明亮的光线从大玻璃窗外泄进来。室内显得宽敞舒适,软靠垫椅子也更高级、豪华。
“对不起,谈话请限制在15分钟之内。”秘书微笑着对川北局长和三泽顺子说。
“行啊!我们知道经理先生很忙。”只要一走出报社,川北良策无论在什么地方,都这么谦卑。
耽美书斋推荐浏览: 松本清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