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抛掉报纸包着的衣服,勒死姐姐,把她埋在土中,也让人看出不用一个钟头是完成不了的征象。”
“总之,姐姐听录电文在9时10分,一定能让人相信她那时还在活着。那么,我立刻回家杀了姐姐又跑回新挢站这种推论,也会因我伪装的手脚而又不能成立。仅仅勒住脖颈,充其量5分钟、10分钟足够用了,但却使人惑到完成这个暴行至少需要一个钟头,还想趁机陷害嫂嫂染,因为嫂嫂对姐姐抱有杀心一般的怨恨。”
“还有,嫂嫂有每到傍晚就头疼的毛病,服用镇静药已经成了习惯。我在20日早晨,偷偷打开她的药袋换上了安眠药。嫂嫂像我预想的那样,晚上吃了它,就进入酣睡的梦乡里去了。”
桃世为什么要不断破坏才次郎的亲事?调查的警官这样发问。才次郎沉默不语了。但是,警官听过村上光子的反映,估计这对貌美的姐弟之间,从年轻时候就有一种亲密的肉体关系。
但是,关于这个问题,才次郎却脸红红地缄口不答。
一
“我呀,有一个时期想倡立‘万叶’①考古学哩!”
①“万叶”,指日本古代诗歌集《万叶集》。
S大学年轻的考古学副教授八木修藏先生,在研究室和三个学生闲谈时这样说。
三个学生是今冈三郎、杉原忠良和冈村忠夫。三个人都不是专攻考古学的,是怀有兴趣才到八木副教授这里来的。
“有所说的‘神社’考古学吧?”
“噢,有。那是宫地直一先生倡导的。据说是从考古学的角度研究神社的祭器、遗迹,以及祭品、神垣这类有关古山城址的学问。神社是世代相传下来的传统形式,从这里来探索古代的生活方式。”
“先生的‘万叶’考古学也是满有意思的吧?”杉原说。
“那是研究《万叶集》中的诗句,从中探索古代生活。”
“嘿,原来也是那样的呀!”
副教授叼着烟,变换了目视的方向。在那边,置放着许多复原了的去年暑假发掘得来的深钵型陶器。傍晚的阳光射进玻璃窗,照着那些像旧家具店似的乱放着的古文物。墙边的搁板上,堆积着装满石斧、石碑、陶器碎片的木箱。
“可是,先生!”说这话的是冈村忠夫,“万叶诗歌完全是以抒情为主的。说起来,用考古学的唯物主义方法,是怎样从那些形而上学的诗句中,发现线索的呢?”
“这是合乎情理的质问,谁也都会这么想的。”副教授又把视线转向学生,“的确,万叶诗歌是以抒情的基调编成的,里面充满文学的词藻。考古学插手这个领域,也许是粗鲁的,不,也许是危险的。可是,我在这里出一个试题看看。你们知道收在十三卷里的《淳名川》这首诗吗?”
三个学生面面相觑,回答说不知道。
副教授打开抽屉,拿出文库本《万叶集》,翻到了那一页,“就是这首!”^
学生们一齐看副教授手指着的地方:
渟名河底玉,寻求可得之,拾取可得之。正应珍惜时,惜君年近暮。
“像高等学校的考试呢!”副教授嘴边浮起微笑。
“先请诸位把这首诗解释一下,今冈君,怎么样?”副教授对坐在最前边的学生说。
“是。”戴着眼镜的今冈三郎目不转睛地盯着那首诗句,“我想是这样的:渟名川底有玉石,是寻求玉还是拾取玉?不知道。总而言之,有那么一块玉。和玉一样不能更易的帝王,可惜已走向了老年,遗憾哪!是这个意思吗?”他结结巴巴地说。
“杉原君、冈村君你们以为如何?方才今冈君的解释没有错误吗?”
两个人看了诗歌的词句,答道:
“大体上是同一个意见。”
副教授说:
“那个解释是不错的,可是,这里就有我们自己的理解了。例如,就是这里出产玉石的问题。诸位,对这玉石怎么想呢?”
“生在河底的,不就是美丽的石头吗?”
“美丽的石头?对,那也不错。”副教授赞同道,“那么,这条渟名川是什么呀?”
“就是有那么一条河呗。”三个人互相对望了一眼,“这不是修饰玉石这个名词的吗?不用说,被称做渟名川的河,并非实际存在,想来是像冠饰词一样地用来美化玉石这个词语的吧。”
“那么,就还得提出一个疑问。这里有寻求玉还是拾取玉这选择问句,这是什么意思呢?”
“那个嘛,也只是为了突出玉石这个主题而添写的,想来也并非没有什么意义的话。我认为即使是玉,也不过是为了那以前的恋人的可悲才取来的。”
耽美书斋推荐浏览: 松本清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