秀赖正迷惘,姨母常高院到。
“听说大御所甚是疼爱少君,故向将军频频派出使者,劝他们莫要急于进军。可一旦将军的军队到来,恐怕就算大御所不愿,也得开战了,真是可悲啊!”
刚开始,秀赖还驳斥她:“这会影响士气,莫要胡言。”
秀赖此言不虚。箭已在弦上,若令士众得知常高院袒护家康,充满血性的年轻武士岂能善罢甘休?险恶的气息甚至已经影响到淀夫人的亲信,众议纷纷:“常高院乃是关东的走狗,最好拿她来祭刀!”“既然战事已开始,就什么都休说了。绝不许有背叛出现。”
但之后得到的消息,令秀赖逐渐觉得常高院的话不无道理。秀赖派出的眼线田中六左卫门送回来密报。田中六左卫门原为京极家臣,在常高院的安排下,他暗中保护着秀赖庶出的儿子国松丸。
六左卫门与伏见的加贺木材商家太兵卫及刀铺掌柜弥左卫门联络,打探家康在京动静。根据这些消息,秀赖发现,家康的行动全都令他无法理解。家康令人把河堤修复之后,又像没事一样接受二条城内皇族和公卿拜谒,似是单为等待将军秀忠大军到来。如此理解虽无不妥,但他又数次向秀忠派出使者道:“莫要急着行军,要缓进,以免将士疲惫。”他为何如此拖延,秀赖实不能明白。
如此想来,受家康密令的板仓胜重,其行为也无法让人释怀,他不断向邻近诸国发出“禁令”,数目之多让人生疑——他已经向山城、大和、河内、近江等地发去了三四十道禁令。
不明就里之人,还以为家康从一开始就没把大坂放在眼里。家康特意进京,恐是为了趁此机会改革内政、整饬吏风。无论是本多忠政还是藤堂高虎,关东军所到之处,都严禁士兵胡作非为,对违令者给予严厉处罚。与关东军的整肃截然相反,大坂众军则格外惹眼。声称为保卫大坂而汇集起来的浪人以筹集军饷为名,四处横行霸道。
此时,悠然前进的将军秀忠也已抵达近江柏原,在那里,他又迎到了家康的使者。不知出于何种考虑,秀忠再次停下前进的脚步,歇了两日。只是秀赖此时还未得到消息。
秀赖终无法揣测出家康的心思,十一月初五,他悄悄把奥原信十郎召到了千姬的居处。
“见大人情绪甚佳,丰政欣慰之至。”此时奥原丰政已在城内拥有相当威望,无一人把他和德川联系起来,人人皆以为他乃一个超然于战事之外、负责守卫内庭的精通兵法的异人。大殿前竟相绽放的菊花纷纷凋零,从檐前到铺满小石子的水池边,结满冰霜。丰政背上却因耀着阳光,让人感觉温热。城内武士都已全副武装,唯秀赖仍着便服。
“丰政,我有事问你。”最近,秀赖养成了一个习惯,千姬在身边时,就格外威风。其实,这也因他决意一战,刻意显示男儿体面。
“请大人尽管问。”
“听说你与大和柳生一族有些关系?”
“是。将军幕宾柳生宗矩和鄙人是表兄弟。”丰政的表情有些僵硬。
秀赖身长六尺余,颇高大,与其父秀吉公颇为不像,近来又胖了不少,再加上开战前的紧张,竟使他显出威仪,连声音都似凛然有仪。飨庭局不禁大发感慨:少君真是越来越像外祖父浅井长政公了!
“你说过,你是和柳生宗矩争吵过之后,才离开故里?”
“正是。宗矩劝鄙人加入关东,为德川出力,可敝家深受已故太阁大人之弟、大和守羽柴秀长大人厚恩。故,为了能在万一之时尽绵薄之力,才前来大坂。”
“丰政,你和柳生争执,不得不抛妻离子,却也不至于对柳生毫不关注吧?”
丰政一时难以猜透秀赖心思,低头沉思,不语。
“若还关注他,一定对他有些看法。听说,柳生此次也跟在将军身边,正向京都进发。将军刻意放缓了进京的步伐,世人对此都传言纷纷,说大御所一再派使者前去阻止,将军心急如焚,又不得不放慢脚步。对于这些,你有何看法?”
“实情正如大人所言。”
“何意?”
“正如大人所言,将军尚年轻,不免性急,大御所遂责备于他。”
耽美书斋推荐浏览: 山冈庄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