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川家康13·长河落日(37)

2025-10-09 评论

    从秀忠的左前方慌忙赶来的井伊和藤堂的两支人马,最终化解了这次危机。未时四刻,此战终迎来最后对决。
    对于大坂一方的真田幸村来说,是日的开战并非出于他的本意。他原本是想待家康更靠近茶磨山时,再杀将下去。这样,以烽火为号、在船场等待的明石军,可从背后对家康的主阵进行夹击。如此,他便有七分胜算。他的计划若得成功,当日战况许会有重大转变。虽说东军指挥权悉交秀忠,但若拿下家康,对关东诸军的打击便如釜底抽薪。在幸村的计划当中,这才是此战的关键所在,乃是胜败与命运的岔路口。他始终认为战争和争执永远不会从这世间消失,从未改变过此心志。在他看来,家康战死的一瞬,关东诸军必会四分五裂,天下失其鹿,群雄共逐之。
    首先离开关东之阵的便是伊达政宗,然后乃是前田利常与浅野长晟诸人,他们怎甘居于德川家康为了太平而创立的幕府政权之下,必会重新寻找自由,即如真田幸村。不管是曾经拯救了秀忠的黑田长政,还是加藤嘉明、片桐且元,都会变成脱缰的野马。分裂关东诸军,乃是幸村此战最大的目的。
    然而,开战伊始,计划便出现了破绽。见越前军莽撞进攻,本多忠朝也不甘示弱,发动攻击。接着,小笠原军也挥兵杀出,一时令毛利胜永不得已应战。
    幸村马上派人前去阻止毛利胜永:“为时尚早!马上停止射击!”他以为,这样一停,对方会暂缓进攻。在这期间,德川家康自会行进至他已布好的大网中。届时,可与明石以烽火为号,一举歼灭家康的主力。
    为了鼓舞士气,他亦曾慷慨而言:“今日我们要拼上性命,背水一战!”话虽如此,他并未忘记战事乃是为何。每一场战事中都会有无限转机,并未有绝对的胜负。
    然而,毛利胜永却未这般深刻地体会到幸村的心思。这就是二人之间的不同。毛利胜永抱定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必死之心,认为终究都是一死,与他们拼了!二人之间想法的差异,使幸村最终未能阻止毛利的进攻,原计大打折扣。
    初战胜利,并非真正的胜利!贸然应战易陷入敌阵……此于幸村来说,乃是莫大打击,他眼前发黑,已无力阻止红了眼的毛利军,他们如脱缰野马一般在战场上驰骋。
    既然这样,幸村只能根据事态变化,另想办法。
    这时,松平忠直的队伍朝茶磨山袭来,忠直甚至比毛利更无头脑。
    此时,越前军和茶磨山真田军之间只有二里距离。在这二里之间,从两军对垒到开战,幸村不得不放弃自己的目标。他万分惋惜,只好随机应变,执枪应敌。
    幸村立即命人散布“浅野长晟倒戈”的流言。此时开战虽然违背了原来的计划,却也不能错过取胜的机会。
    幸村下令全军用午饭,然后令七位替身奔赴各方。
    大助的舅父大谷吉久、当年曾数次至九度山邀幸村出山的渡边内藏助,以及去岁冬役作为监军的伊木远雄,都是幸村谋士。在九度山就跟随他的人自不必说,现在在他指挥之下的每一个将士,都似是为了战事而生的豪杰之士。
    放眼望去,狂嚎的越前忠直军后面,便是家康卫队。
    “昌荣,昌荣!”幸村话音刚落,就有一个戴头盔、身着红色铠甲的武士驱马前来。他曾扮作僧人前去打探骏府消息,现在已成为一员大将。幸村长枪一指,道:“看,那就是德川家康!”
    “在下已经看到。”
    “前面负责防卫的乃是本多正纯。”
    “右翼似是松平定纲。”
    “正是。去将这两个绊脚石除掉!”
    “遵命!”昌荣精神抖擞跨上战马,举起长枪,大喊了一声“走!”声音浑厚有力。然后十六七个人齐刷刷举起长枪,聚集于他周围。他们箭一般朝着本多正纯和松平定纲冲去。茶磨山第一次响起了掩护的枪声,真田军就此开始了进攻。
    看见敌人攻来,本多部高声呐喊,松平部也作好了迎击准备。
    真田尖兵似旁若无人地往前冲,他们采取的为正面突击。若除掉了本多正纯军和松平定纲两部,便相当于剥落了德川家康的两块护身鳞片,攻克家康本阵自是容易许多。因而,真田及手下都认为,本多、松平两部必皆为死士……然而,让人大为意外的是,他们毫不费力穿过了“鳞片”却又掉转马首,奔向了越前军恻腹。

耽美书斋推荐浏览: 山冈庄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