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时君士坦丁堡就改名为伊斯坦堡吗?”
“没错!另外一个值得注意的年代是公元529年,也就是教会关闭雅典的柏拉图学园那一年。同年,圣本笃修会成立,成为历史上第一个大修会。这一年、因此成为基督教会箝制希腊哲学的一个象征。从此以后,修道院垄断了所有的教育与思想。这时,时钟正滴答走向五点半……”
苏菲很快便了解艾伯特的意思。午夜是零,一点钟是公元后100年,六点钟是公元后600年,十四点钟则是公元后1400年。
艾伯特继续说:“中世纪事实上指的是界于两个时代之间的一个时期。这个名词是在文艺复兴时期出现的。另外,这个时期又被称为‘黑暗时代’,因为它是古代与文艺复兴时期之间笼罩欧洲的漫长的‘一千年的夜晚’。如今英文‘medieval’(中世纪)这个字仍被用来指那些过度权威、缺乏弹性的事物,具有贬意。不过,也有些人认为中世纪泥是各项体制萌芽成长的时期。例如,学校制度就是在中世纪建立韵。历史上第一批修道院学校在中世纪初期成立,教会学校则在12世纪成立。在公元12OO年左右,历史上最早的几所大学成立了。当时学校研习的科目也像今天一样分成几个不同的‘学院’。”
“一千年真的是很漫长的一段时间。”
“是的,不过基督教也需要这样的一段时间来招揽信徒。此外,许多民族也在这段时间内相继建国,拥有自己的城市、公民、民俗音乐与民俗故事。如果没有中世纪,哪来的这些民俗故事与民俗音乐呢?甚至,没有中世纪,欧洲又会变成什么模样呢?也许仍然会是罗马的一个省份吧!英国、法国或德国这些名词就是在中世纪出现的。在中世纪这个浩瀚汪洋的深处,有许多闪闪发亮的鱼儿游来游去,只是我们不见得都能看到。史特卢森就是中世纪的人,圣欧雪夫(SaintOlaf)与查里曼大帝也是,更不用提罗密欧与朱丽叶、圣女贞德、艾文豪、穿花衣服的吹笛手以及那些强大的王侯与君主、侠义的骑士、美丽的少女、不知名的彩色玻璃工匠与灵巧的管风琴师傅了。再说,我还没提到那些修道士、十字军与女巫哩!”
“你也没提到那些牧师和教士呀!”
“对。基督教直到11世纪才来到挪威。如果说北欧马上就信奉了基督教,那是过于夸大其辞了。那时在基督教的表面之下,一些古代异教徒的信仰仍然存在,而这些早期的信仰有许多后来融入了基督教。举例来说,在斯堪地那维亚半岛上,圣诞节的庆典中至今仍可以看到基督教与古代北欧风俗结合的痕迹。俗话说,夫妻结合之后会愈来愈彼此相像。这两种文化结合后也是如此。于是我们看到耶诞饼干、耶诞小猪与耶诞麦酒等风俗,开始愈来愈像,还有东方三智者与伯利恒的马槽。无论如何,基督教逐渐成为北欧人主要的生活哲学。因此我们通常认为中世纪是一股以基督教文化来统一欧洲的力量。”
“那么,中世纪也不算太糟啰?”
“公元4OO年以后的第一个一百年间确实是一段文化式微的时期。你要知道,在此之前的罗马时期是一个‘高等文化’,有许多大城市,城市里有大型的排水沟、公共澡堂与图书馆等,还有许多宏伟的建筑。然而,到了中世纪最初的几百年间,这整个文化都瓦解了,贸易与经济也崩溃了。中世纪的人们又回到以物易物的交易方式。当时的经济是以‘封建制度’为特色。所谓‘封建制度’就是所有的田产都由少数势力强大的贵族拥有,农奴必须要辛勤耕种才能生活。除此之外,在中世纪最初的数百年间,欧洲人口大量减少。举个例子,在古代时期,罗马的人口繁盛,一度超过一百万,但到了公元六OO年时,却减少到四万人左右,真是天壤之别。当时,这些人生活在这个曾经繁华一时、建筑宏伟的城市中,需要建材时,就从到处可见的废墟中取用。对于现代的考古学家而言,这是很可悲的现象。他们多希望中世纪的人们不曾破坏这些古迹。”
“这都是后见之明呀!”
“从政治方面来说,罗马时期在第四世纪末时就结束了。不过,当时罗马主教已经成为罗马天主教教会的最高领袖。他被称为‘教宗’或‘父’,并逐渐被视为基督在世上的代理人。因此,在中世纪的大多数时间里,罗马一直是基督教的首府。不过,当各新兴民族国家的君主与主教势力愈来愈强大时,有些人就开始反抗教会的势力。”
“你说过教会关闭了雅典的柏拉图学园。那是不是从此以后希腊哲学就统统被遗忘了?”
耽美书斋推荐浏览: 乔斯坦·贾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