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菲的世界(66)

2025-10-09 评论

  “对不起,我昨晚几乎都没睡,因此恐怕你得讲清楚一些。”
  “圣多玛斯认为,哲学、理性这两者和基督教的启示与信仰之间并不一定有冲突。基督教的教义和哲学的道理,其实往往是相通的。所以我们透过理性推断的真理时常和圣经上所说的真理相同。”
  “怎么会呢?难道我们可以透过理性得知上帝在六天内创造了世界,或耶稣是上帝之子吗?”
  “不,这些所谓的‘信仰的事实’只能透过信仰与基督的启示得知。但圣多玛斯认为世间有若干‘自然的神学真理’。所谓‘自然的神学真理’指的是一些既可以透过基督教的信仰,也可以透过我们与生俱来的理性得知的真理,例如‘上帝确实存在’这个真理。圣多玛斯指出,我们可以透过两条途径接近上帝。一条是经由信仰和基督的启示,一条是经由理性和感官。其中,透过信仰和启示这条是比较确实可靠的,因为我们如果光依靠理性的话,会很容易迷失方向。不过他的重点还是在于像亚里斯多德这样的哲学理论和基督教的教义之间并不一定有冲突。”
  “这么说我们可以在亚里斯多德的话和圣经这两者当中做一个选择啰?”
  “不,绝不是这样。亚里斯多德的学说只对了一部分,因为他不曾受到基督的启示。可是对了一半并不等于错。举个例子,如果我说雅典位于欧洲,这句话并没有错,但也不算准确。如果一本书只告诉你雅典是欧洲的一个城市,那么你最好查一下地理书。书上会告诉你雅典是欧洲东南部小国希腊的首都。运气好的话,它还会告诉你有关高城的一些事情,还有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斯多德等人的事迹。”
  “可是那最初有关雅典的资料是正确的。”
  “没错。圣多玛斯想要证明世间只有一个真理,而亚里斯多德所说的真理并未与基督教教义冲突。他指出,我们可以透过理性的思考与感官的证据推知一部分的真理,例如亚里斯多德对植物与动物王国的叙述。但另外一部分真理则是由上帝透过圣经对我们加以启示。这两方面的真理在一些重要的点上是互相重叠的。事实上,在许多问题上,圣经和理性所告诉我们的事情是一样的。”
  “譬如说上帝确实存在之类的?”
  “一点没错。亚里斯多德的哲学也认定上帝(或‘目的因’)是造成各种自然现象的力量。但是他对上帝并没有进一步的描述,因此,圣多玛斯认为在这方面我们只能仰赖圣经和耶稣的教诲。”
  “上帝真的确实存在吗?”
  “这当然是一个很值得讨论的问题。但即使在今天,大多数人仍然认为人无法凭理性证明上帝并不存在。圣多玛斯则更进一步指出,他可以用亚里斯多德的哲学来证明天主确实存在。”
  “不坏嘛!”
  “他认为,我们用理性可以体认到我们周遭的事物必然有个‘目的因’。这是因为上帝既透过圣经,也透过理性向人类显现,所以世上既有‘信仰神学’也有‘自然神学’。在道德方面也是如此,圣经教导我们上帝希望人类如何生活,但上帝同时也赋予我们良心,使我们自然而然会分辨是非善恶。因此,我们要过道德的生活,也有两条路可走。即使我们从来没有在圣经上读过‘己所欲者施于人’的道理,我们也知道伤害人是不对的,在这方面,比较可靠的道路仍然是遵守圣经中的十诫。”
  “我懂了。”苏菲说。“这有点像是我们无论看到闪电或听到雷声,都可以知道有雷雨来临一样。”
  “对,就是这样。即使我们瞎了,也可以听到雷声,即使我们聋了,也可看见闪电。当然如果我们能同时看到、听到是最好的。可是我们所听到和看到的事物两者之间并不抵触。相反的,这两种印象具有彼此增强的作用。”
  “我明白了。”
  “我可以再举一个例子。如果你读一本小说,例如史坦贝克(JohnSteinbeck)的《人鼠之间》……”
  “我真的读过啦。”
  “你难道不觉得你可以透过这本书了解作者的一些背景吗?”
  “我知道这本书一定是有人写的。”
  “你就只知道这点吗?”
  “你好像很关心弱者。”
  “当你读这本史坦贝克的‘创作’时,应该可以约略了解史坦贝克这个人的性情。可是你无法从书中获取任何有关作者的个人资料。例如,你读了《人鼠之间》这本书后,可以知道作者在写这本书时年纪多大、住在哪里或有多少个孩子吗?”

耽美书斋推荐浏览: 乔斯坦·贾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