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层的死角(41)

2025-10-09 评论

    现场资料第一案发现场第二案发现场
    现场位置护城河旅馆3401室博多大饭店
    现场状况房间全封闭房间全开放
    凶器刀尖锋利的单刃刀砒霜化合物
    遗留物品没有xx毛三根和B型精液
    行凶时间7月22日凌晨1点到2点10月1日下午5点左右
    凶手作案前一天晚上7点50分时,门卫看见第二被害人乘上一辆黑色中型车,但不能断定司机就是凶手。没有目击者
    进出路线备用楼梯不详。趁旅馆混乱时,装作来访客的模样。
    有无同犯有。是第二被害者。看来没有
    现场资料第一案发现场第二案发现场
    作案动机不明为了掩盖杀害第一被害人
    伪装痕迹有。消去痕迹。有。消去痕迹
    物品搬动翻倒状况无无。但是,有将翻倒的东西复原的痕迹
    被劫钱财无无
    直接死因心脏被刺引起出血中毒
    特征习惯经过周密的计划和盘算有计划性,从尸体状况可以看出凶手很迫切
    平贺一边对照着图表,一边思考着具体分析各不相同但整体上却有明显的根源在哪里。而且仔细观察,这些项目中有的看似相似却又不同。
    首先,凶手为什么不使用同样的凶器?在第二案发现场,凶手窥视出一种紧迫状态。对第二现场的第二被害者,使用刀器不是更安全、更准确吗?
    其次,为什么将第一案发现场搞成全封闭的密室?仅仅只是为了推迟案发吗?
    第三,为什么没有将第一被害者伪装成自杀?再伪装几处伤口,将凶器留在现场,不是就当作自杀了吗?倘若不伪装成自杀,构成“密室”就没有很大的意义。
    第四、凶手为什么将福冈选为第二现场?假如凶手在东京附近有住处(这种推测很大程度上是出自与冬子的关系),那么将东京设为第二现场,既有对本地情况熟悉的便利,又便于逃走。
    经过综合分析,尽管初看凶手像一架精密仪器那样周密,但还是不难看出其活动极不协调。
    接着,平贺又考察了两个现场中出现的共同点和类似点。首先,案发现场都在旅馆里。无论在第一现场构筑了全封闭的密室,还是在第二现场躲过他人的目光长驱直入,可见凶手是对旅馆的内情非常熟悉的人。
    平贺想到这里恍然大悟。对了!是旅馆!这两起案件都与旅馆这个场所有着很大的关系。被害者、作案场所、作案时间、出入途径、钥匙、有关人员,这些不全都与旅馆有着密切的关系吗?不!简直可以说,就是在旅馆里。
    说凶手是对旅馆的内部情况非常熟悉的人,不就是旅馆内部的人吗?以前还尽以为是第二被害者将旅馆的情况告诉给凶手,然而难道不是凶手自己就很熟悉吗?
    但是,警方对护城河旅馆内部的人进行了彻底清查,没有发现可疑的人。
    这时,平贺产生了一个疑问。凶手也许是其他旅馆的?是啊!我们必须将视野再开阔一些。将“被害者死去谁最得利”的侦查基本常识限定得太狭窄了。
    久住政之助死去谁最得利?平贺想起调查记录上小林刑警和井口经理的对话。
    小林——“社长的变故会影响到与科林顿的业务合作吗?”
    井口——“也许不会马上反映出来,但董事中持反对意见的也很多。”
    小林——“倘若这次合作事项不成功的话,谁能获利?”
    井口——“倘若那样,京滨地区同行业的人都会大大地松口气的。”
    虽然原话记得并不十分准确,但的确有过这样的对话。
    “这起凶杀也许是企业竞争的外部表现吧?”
    平贺感到惊讶。即便是一流企业,无论怎样为了公司的发展,也不应该杀人。
    平贺尽管为了追捕凶手四处奔波,但从未在营利的企业里待过,无法理解在现代资本主义社会里生存着的企业,为了最大限度地追求利润和生存,在进行着多么残酷的竞争,也不可能理解在资本自由化带来的国际性生存竞争中,旅馆业所处的严酷的环境和条件。从那典雅的气氛和宏伟的外表来看,他曾经以为和警察那种充满着血腥味的职业相比,是多么文雅的职业!

耽美书斋推荐浏览: 森村诚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