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尔曼(7)

2025-10-09 评论

    ②阿克托安,希腊神话中的猎人,他因偷看森林女神狄安娜和水神们一起洗澡而受到狄安娜的惩罚。狄安娜把他变成一只小鹿,结果小鹿被阿克托安自己的猎狗咬死。
    一天晚上,什么也看不清楚了,我正靠着堤岸的栏杆抽烟,忽然发现一个女人登上河梯,过来坐在我的身边。她的头上插着一大簇茉莉花,展开的花瓣在夜间散发出醉人的清香。她衣着简朴,甚至显得寒酸,浑身黑色,与大多数夜游女工无异。名媛淑女一般早上才穿黑色晨服,晚上就穿法国晚礼服了。出水女郎来到我身边,让蒙头纱巾滑落在香肩上,正当“满天星斗落幽光”①,我朦胧看见她小巧玲珑,年轻娇嫩,体态健美,还有一双大眼睛。我立刻扔掉雪茄烟。她明白这是出于法国式的礼貌,连忙说她很喜欢闻烟味,如果弄到温馨好烟,她还抽上几口呢。幸好我的烟盒里还有这种烟,便连忙献给她。她居然赏脸抽出一支,花了一个苏,让一个小孩给我们取来引火绳,把烟点着了。我们吞云吐雾,侃了很长时间,堤岸上只剩下我和美丽的出水女郎在一起了。我想,邀请她到“内维里亚”②去吃冷饮,不能算是冒昧吧。她有点不好意思,但还是接受了;不过,下定决心之前,她想知道已经几点钟了。我按响了报时表,她听了惊讶不已。
    “你们的发明真了不起,老外先生们!您是哪国人,先生?
    英国人③,是吧?”
    ①这个典故出自法国作家高乃依(一六○六~一六八四)著名悲剧《熙德》。
    ②内维里亚,即冰窖咖啡馆,实际上是一种冰雪库。在西班牙,几乎村村都有自己的“内维里亚”。――原注。
    ③在西班牙,凡是不带点棉丝织物样品的旅游者,都被看作是英国人。在哈尔基斯,我被荣称为“法兰西的英国绅士”。――原注。
    “在下是法国人。您呢,小姐,或者夫人,您大概是科尔多瓦人吧?”
    “不。”
    “您至少是安达卢西亚人。您说话口音很软,我好像听得出来。”
    “既然您对各地口音如此熟悉,您一定能猜到我是哪里人。”
    “我觉得您是耶稣国里的人,离天堂只有两步路。”
    (这个比喻,我是从我的朋友、著名的斗牛士弗朗西斯科?塞维拉那里学来的,指的就是安达卢西亚。)
    “得了!天堂……这里的人说,天堂不是为我们开的。”
    “那么,您大概是摩尔人,……或者……”我欲言又止,不敢说出她是犹太人。
    “算了,算了!您明明知道我是波希米亚人;要不要我给您算算命?您听说过嘉尔曼(7)西塔吗?就是我。”
    当时,我不信仰任何宗教,距今已有十五年了,因此,即使我身边缠着一个巫婆,我也绝不会怯而退步。“好嘛!”我内心自言自语,“上星期,我同一个剪径土匪共进晚餐,今天却要去和魔鬼的门徒一起饮冰。走天下路,见天下事。我与她结交,还有另外一个动机。说来惭愧,离开校门后,我曾花费不少时间研究神秘学,甚至干过好几次驱魔逐怪的勾当。虽然我早已改邪归正,不再迷恋此类研究,可是我对一切迷信现象的兴趣至今不减当年。了解一下波希米亚人的巫术到底提高到何等程度,我自有无穷的乐趣。
    谈话之间,我们进入“内维里亚”,靠一张小桌坐下,桌上点着一支蜡烛照明,蜡烛罩在玻璃球里。这下我可以从容不迫地端详我的吉达娜①了,在座的几位宾客也在饮冰,看见我有美人作伴,个个惊慕不已。
    ①吉达娜,西班牙人对波希米亚姑娘的称呼。
    我真怀疑嘉尔曼(7)小姐不是纯血统波希米亚人,她美丽无比,至少我遇见的所有波希米亚女人都望尘莫及。西班牙人说,一个女人要具备三十个条件才称得上美人,或者不妨说,得用十个形容词才能形容她,而每个形容词要适合她身体的三个部位。比方说,她必须有三黑:黑眼睛,黑眼睑,黑眉毛;三嫩:手指嫩,嘴唇嫩,头发嫩,如此等等。其他条件,请看布朗托姆①的大作。我的波希米亚女郎不能指望达到十全十美。她的皮肤光亮纯洁,颜色近似黄铜。她的眼睛虽然有点斜视,却大得可爱;她的双唇稍显丰厚,但鲜艳如画,露出一口白牙,比开壳的杏仁更为洁净。她的头发,也许有点粗,但又长,又亮,像乌鸦的翅膀泛着蓝色的光泽。不必过于精雕细刻加以描写,以免使您不堪享受,我不妨一言以蔽之:她身上的每个缺点,几乎兼备着一个优点,两相对照,优点比缺点也许更加突出。这是一种奇异的美,野性的美,她的脸乍一看令人吃惊,但叫你难以忘怀。尤其是她那双眼睛,有一种既勾魂又凶野的神色,在任何别人的眼神里是无法找到的。波希米亚人的眼是狼眼,西班牙的这句谚语观察之高妙堪称画龙点睛。倘若您无暇到植物园②去研究狼的眼色,那您不妨仔细观察您家的猫捕捉麻雀时的神态。

耽美书斋推荐浏览: 普罗斯佩·梅里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