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最近这些年他除了念念不忘揭露宗教、揭露教会外,另一种新的欲念又产生了,那就是用钱去买爱情,所以,在去年某个时间,他又安排了一次与蒙蒂教授的私人会面。”
“去年什么时候?”
“我说不准。”
也许是一年零两个月以前,兰德尔算计着。“会不会是去年5月呢?”
“听起来好像是。不管怎么样,他在大学外的某个地方见了蒙蒂教授。他执意想要知道文稿什么时候出版。那时,亨宁正在美因茨准备印刷翻译的文稿。蒙蒂向莱布朗保证新《圣经》将在第二年与公众见面,也就是说是今年问世。他甚至把这部《圣经》的名字也告诉了他。莱布朗对此感到满意,然后他说了他这次来访的真正目的——借钱。莱布朗告诉蒙蒂他急要钱,需要一大笔钱,而且要尽快得到它,他希望蒙蒂教授能给他这笔钱。很显然,蒙蒂感到十分为难,他拿不出什么钱。即使他有钱,他也想不出什么理由把钱施舍予他。蒙蒂已履行了自己的义务,支付了他需要的钱,没有再多给他的理由了。‘理由有很多’,莱布朗对蒙蒂说,‘如果你不给我钱,我就毁了你和出版商正在准备出版的那本《圣经》。我会揭露整个文稿全是——伪造——一场骗局,是我的大脑发明的,我的双手制作的伪造。’你能想象出这些话对可怜的蒙蒂教授产生的影响吗?”
兰德尔把烟斗从嘴上移开。“蒙蒂肯定不相信他的话。”
“蒙蒂当然不相信他了。他也没有理由相信。再说,他怎么会相信他呢?可是莱布朗对蒙蒂说他对他的不相信早有准备。他随身带来了能证明他的伪造的绝对的不可辩驳的证据。”
“什么证据?”
“他不肯对普卢默透露这一点。”牧师说,“但是,他显然有证明伪造的证据,真正的证据,因为当蒙蒂教授见到它的时候,他大为震惊。莱布朗告诉他,‘如果你把我想要的钱给我,我就把这件伪造的证据给你,你的事业和名誉将安然无恙。《国际新约》将仍旧是真实的。如果你拒绝的话,我就把证据公开,揭露你所发现的詹姆斯福音书和彼得罗纳斯的报告全是伪造的。你看着办就是了。’蒙蒂教授的回答是——他将想办法把钱凑够。”
“他把钱凑够了吗?”
“他根本就没有办法,这点你知道得很清楚,兰德尔先生。他回到了大学里的私人办公室里。你可以想象出他独自呆在那里的心情,心里倍受折磨,因为不仅自己上当受骗,一生工作都给毁了,甚至连‘第二次复活’计划里的那些信任他的人都将因此而破产。他精神完全崩溃了。几天以后,当莱布朗设法与他联系上,索要他敲诈的钱时,他已病得不能同任何人讲话了。莱布朗不相信会发生这种事,所以他到罗马大学打听,得知教授请了长假。莱布朗仍然不能相信,有一天下午他便跟随蒙蒂的女儿来到城外的贝拉维斯塔别墅。当他发现他们来到的是一家收容精神病患者的医院时,他不得不接受这个事实,也就是说蒙蒂对他毫无用处了。”
“他没有试着和蒙蒂的女儿谈谈?”兰德尔问。
“这我不知道,”弗鲁米说,“这之后他对普卢默承认,他考虑过敲诈其他几个牺牲品,他还想去意大利教育部敲诈一笔钱,然后对这件丑闻秘而不宣。可是他知道他不是政府的对手,政府只会逮捕他,没收他的伪造证据并把它销毁。他想过去阿姆斯特丹,带着他的欺骗证据直接去见出版商,他觉得他们为了保护在项目中的几百万美元的投资,他们会做出任何事情。但是他又害怕他们,他害怕他们会找到一种办法把他拘捕,拿走他的证据并把他投入监狱。他甚至想到去找新闻媒介,但他又害怕新闻界会把他视为疯子,会暴露他羞于启齿的背景。他最后总结到他唯一的出路是找到一个人,这个人必须和他一样地想毁掉‘第二次复活’计划。有一天,他偶然读到了普卢默的系列文章,他觉得他找到了合适的人选,找到了希望,他的感觉是对的。”
兰德尔用颤抖的手把酒杯端起来,叹了一大口气,“那么,”他说,“普卢默和莱布朗在佩雷-拉谢斯公墓会面的结果是什么?你有没有花钱获得伪造证据?”
弗鲁米牧师皱着眉头,站起身来,从桌上一个盒子里拿出一根方头雪茄烟。“第二次会面,”他点上烟喃喃地说,“比以前任何一件事更稀奇古怪。”
耽美书斋推荐浏览: 欧文·华莱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