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还在一起打打网球、游泳、下棋、玩桥牌,晚上兴致勃勃地聊天至深夜,扯扯道德伦理、男欢女爱、婚姻、家庭、事业。他f[J是有责任心的人,是美国社会中最富有道义感的人。他们实际上不断在向两个目标奋斗。一方面,在恢复青春活力的同时,努力更加完善自己的人生;另一方而,他们为未来更好的社会描绘蓝图,为实现这个更加美好的社会而团结在一起。
一周之后,他们精神焕发,带着新的希望,带着帮助人类的良好愿望,返回到各自的日常生活中去。对于他们联合在一起能如何保持现有的社会结构,他们获得了一种全新的感受,当然,他们之间培养起来的个人交清在做生意时也不无好处。
最近一周下次的俱乐部活动时间是从复活节礼拜日之后的礼拜一开始,不过,由于教皇遇刺和总统女儿的座机被劫持以及她后来被杀害而引发的全国性危机,使这次俱乐部聚会出席的人数不过二十名。
乔治-格林维尔是这些人当中的元老。虽说他已是八十高龄的人了,还能连着玩两场网球。不过他很有涵养地不与勉强敷衍他的年轻人们计较,但在一局连一局的下棋打牌时,他依然是只猛虎。
格林维尔个人拥有的公司控制着美国大部分的小麦买卖,除非事情会影响到他的粮食生意,否则他才不把这场全国性的危机当成一回事儿。他的黄金时代是在三十年之前,那时正值冷战阶段,美国为了卡住俄国人的脖子,对俄国实行粮食禁运。
乔治-格林维尔也是爱国的,但他并不是一个笨蛋,他知道俄国不会屈从于这样的压力,再说。华盛顿实行的这项禁运措施会损害美国农民的利益,所以他公开违背美国总统的禁令,把谷物转移给几家外国公司,后者再移交给俄国,他这一作法使美国政府异常震怒。政府把有关削弱他的家族公司,绳之以法并公布于众的议案提交到国会,但格林维尔私下给那些众议员、参议员们塞了钱,这事很快就平息了。
格林维尔喜爱苏格拉底俱乐部,因为它豪华却又不至于奢侈到引起那些不怎么走运的人的嫉恨,还因为它不怎么为新闻界所知一俱乐部的成员拥有大多数的电视台、报纸和杂志;除此之外,呆在俱乐部里使他感到年轻,使他有能力在同样有钱有势的年轻人的天地里参加角逐。
在那段粮食禁运期间,他从对政府心怀不满、严阵以待的美国农场主手中买过来小麦,再卖给濒临绝境、欣喜若狂的俄国人,他从中大大地发了一笔横财。但他也确实拿出了一部分钱造益美国公众,他这样做是为了展示一条原则,这条原则就是,他的所作所为证明了他远比政府要聪明得多,他把额外挣来的达数亿美元的钱都用在了诸如博物馆、教育基金、电视文化节目等方面,特别是音乐,是格林维尔最感兴趣的。
格林维尔对自己所受的教育一直引以为荣,他上的全是最好的学校,他受到的教育是要做一个有责任心的富人,要对人类同胞充满真情挚爱,以及诸如此类的社会规范。他在做生意时一丝不苟的精神就是他的艺术形式,数百万吨谷物的加减运算在他脑子里就象一场室内音乐会一样清晰、优美。
他很少发火,但有一次一件事使他非常生气。有所大学的一位年轻教授发表了一篇论文把爵士乐和摇滚乐抬高到巴赫和舒伯特之上,还竟敢声称古典音乐是“哭丧一般”,他的教授职位是由格林维尔的一个基金会出钱资助的,他发誓要把那个教授从他的位子上拉下来。但他一贯的涵养,使他克制住了自己。此后,那个教授又发表了一篇论文,千不该、万不该说了这么一句话:“现在谁还拿贝多芬那些狗屎玩意儿当回事?”这就决定了整个事情的结局,那个年轻教授一直不清楚发生了什么事情,但一年之后他只好在旧金山给人教钢琴混饭吃。
苏格拉底俱乐部拥有一样不可企及的好东西,它有一张精心构建的通讯联络网。早晨肯尼迪总统在他的顾问班子的秘密会议上宣布他对沙哈本苏丹的最后通谋后不到一小时,苏格拉底俱乐部就获知了这个消息。只有格林维尔知道这个情报是由“先知”奥利弗-阿利冯特提供的。
俱乐部的成员有一个信条,多少年来他们来此休息松弛一下自己,但从木利用聚会的时机制定什么计划或搞什么明谋。在这些聚会中,这些大人物们大致上只是交流一下共同的目标及共同感兴趣的消息,疏通在这个复杂的社会中彼此之间可能产生的矛盾和误会。
耽美书斋推荐浏览: 马里奥·普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