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代教父(144)

2025-10-09 评论

  欧内斯特调了调控制器,以便能得到50%的氧化亚氮、50%的氧气。然后他坐到椅子上,戴上了面具。他觉得很放松。不管怎么说,肯尼思不会往他牙龈上扎刀子了。一切疼痛都消失了,他的头脑在全世界四处逆游。他觉得美妙极了,真令人不可思议,居然想要去死。
  他脑海里掠过了未来小说的构想,洞察了他所认识的许多人,没有一个是用心恶毒的,他正是因此而喜欢氧化亚氮。该死,他忘了修改绝命书,他现在意识到,尽管他出于一片好心,言辞又很讲究,这些信实质上很是无礼。
  欧内斯特现在坐在一只巨大的彩色气球里,在空中飘游。他在他熟悉的天地上空四处游荡。他想起了伊莱-马里昂,他为自己的命运而奋斗,赢得了巨大的权势,在运用这一权势中展示了冷酷无情的聪明才智,因而被人们所敬畏。然而,欧内斯特最好的作品问世后,制片厂买去了制片权,就是为他赢得普利策奖的那部作品,出版人为他举行了一个鸡尾酒会,伊莱也光临了。
  伊莱伸出手来,说道:“你是个优秀的作家。”他来出席酒会这件事,在好莱坞引起了轰动,人们都议论纷纷。了不起的伊莱-马里昂对他表示了最大限度的尊敬:给他从总收入中提成。尽管马里昂死后,班茨取消了这一许诺。
  班茨并不是个恶徒。他冷酷无情地追求利润,这是他在一个特殊的世界闯荡的结果。说句实活,斯基皮-迪尔比他更坏,因为迪尔凭借他的聪明、魅力、内在的力量和背信弃义的本能,倒是具有更大的危险性。
  欧内斯特还对另外一个问题有所领悟。他为什么总要跟好莱坞和电影过不去,一个劲地讥笑他们?这是嫉妒心在作怪。电影现在是最受尊崇的艺术形式,他自己也很喜欢电影,至少是好电影。不过,他更羡慕制作电影中的人际关系。演员班子、摄制组、导演、大牌影星,就连那些“扈从”,也就是那些粗俗的主管,全都聚集在一起,仿佛结成了一个亲密的家庭,即便不能天长地久,至少要持续到拍完电影。这时,他们又互赠礼品,又是拥抱又是亲吻,信誓旦旦地表示忠贞不渝。这该是多么美好的情感啊!他还记得,他与克劳迪娅合写头一个剧本时,就觉得他或许会被纳入这个家庭。
  可是,他凭着自己的德行,满肚子的坏水,以及不停的冷嘲热讽,人家怎么会接纳他呢?不过,他吸着醇香的氧化亚氮,甚至都不能对自己做出苛刻的评判。他有权利,他写出了伟大的作品(欧内斯特是个怪诞的小说家,因为他还真喜爱自己的作品),他理应受到更多的尊重。
  欧内斯特吸足了宜人的氧化亚氮,心肠也软了下来,认定自己真不愿意死去。金钱并不那么重要,班茨会发慈悲的,不然,克劳迪娅和莫莉也会找到出路。
  接着,他想起了他的满腹委屈。他的妻子没有一个真心爱他。他总是像个乞丐,从没尝到她们以爱还爱的滋味。他的作品受到尊重,但却从未激起那种足以使作家大发其财的顶礼膜拜。有些批评家辱骂他,他假装一点不生气,不管怎么说,跟批评家怄气是要不得的,他们只是在行使自己的职责。不过,他们的言论就是伤人。他的那些男性朋友虽然有时也喜欢和他在一起,喜欢他说话风趣,为人真诚,但是关系从未密切过,就连肯尼思也是如此。克劳迪娅倒是确实喜欢他,他知道莫莉-弗兰德斯和肯尼思可怜他。
  欧内斯特伸手关掉了香气。只过了几分钟,他的头脑便清醒了,随即他走到肯尼思的办公室,坐了下来。
  他心里又懊丧起来。他仰靠在肯尼思的安乐椅上,望着太阳升到贝弗利希尔斯山上空。他光为制片厂勒索他的钱感到生气,什么也无心欣赏。他讨厌新的一天来临,夜里他可以早早地吃上几片安眠药,争取尽可能多睡些。……他居然会受到这些人的凌辱,令他嗤之以鼻的人。现在,他连书也看不成了,这是从未背弃他的一项乐趣。当然,他也不能写书了。他那文笔典雅的散文,以前经常受人赞扬,现在却是华而不实,矫揉造作。他再也不喜欢写这样的东西了。
  好久以来,他每天早晨醒来都要厌倦这新的一天,累得都不想刮脸淋浴。他还成了穷光蛋。他曾赚过数百万元,都花在赌博、玩女人和酗酒上了。或者说白送出去了。钱从来没像现在这么重要。
  前两个月,他已无法给孩子寄抚养费,也无法给几个妻子寄赡养费。欧内斯特跟多数男人不一样,给妻子儿女汇款使他感到高兴。他已有5年没出过一本书了,即使在他自己看来,他的个性已不那么讨人喜欢了。他总是哼哼卿卿地抱怨命苦。在世人看来,他就像是一只烂牙。这个比喻本身就让他感到沮丧。这对一个天才的作家是一种什么恭维之词呢?他心里感到一阵懊丧,他已经一筹莫展了。

耽美书斋推荐浏览: 马里奥·普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