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吗?”
“是的。”莱文说道,“虚幻龙群和棘突龙群呆在一起。我昨天就见到它们在一起。我敢打赌,当它们出现在开阔地上时,它们总是在一起。毫无疑问你知道这是为什么。”
“毫无疑问。”索恩说。
“原因在于,”莱文说道,“虚幻龙高大强壮却弱视,而棘突龙体型较小却视力敏锐,所以这两种恐龙守在一起是为了相互提供防卫,就像斑马和狒狒在非洲平原上厮守在一起一样。斑马的嗅觉灵敏,而狒狒的视力极好。它们在一起要比任何一群独自行动更能有效地防范食肉动物的袭击。”
“你认为这同样适用于恐龙,因为……”
“显而易见,”莱文说道,“只要观察一下它们的行为就明白了。当这两群恐龙各自独处时,总是紧紧地聚成一团,而当它们共处时,棘突龙就会放弃原先的队形,分散开来,在虚幻龙外围绕成一圈。正如你们眼前所见的。这只能意味着个体的棘突龙会受到虚幻龙群的保护。反之亦然。这只能是一种防食肉动物的相互防卫系统。”
他们正看时,有一只棘突龙抬起头来,凝望着河对岸,然后哀婉地、雁鸣般地叫了一声,声音深长而悦耳。其他棘突龙也纷纷抬头凝望。虚幻龙们继续在河边喝着水,不过有一两头成年龙抬起了它们颀长的脖颈。
在正午的炎热中,成群的昆虫围着他们嗡嗡乱飞。
索恩说道:“那么食肉动物在哪儿昵?”
“就在那边。”马尔科姆用手一指河对岸离水际不远的一片树林。
索恩看了看,什么也没看见。
“你没看见它们吗?”
“没有。”
“继续看。是一些小型的、类似蜥蜴的动物,暗褐色。迅猛龙。”
索恩耸耸肩膀。他还是什么也没看见,站在他身旁的莱文抓起一块强化饼干吃起来。他聚精会神地握紧望远镜,随手将包装纸扔在了隐蔽所的地面上。几片碎纸屑飘落到底下的泥地上去了。
“味道怎么样?”阿比问。
“蛮好,有点甜昧。”
“还有吗?”
莱文翻遍了几个口袋,摸出一块来递给了他。阿比把它掰成两半,一半给了凯利。他动手撕去他这一半的包装纸,小心地把纸折好,利利索索地放进口袋里。
“你们意识到了吧。”马尔科姆说道,“就物种灭绝问题而言,这一点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很明显,恐龙灭绝这个问题比任何人所认识到的都要复杂得多。”
“是吗?”阿比问道。
“想想看,“马尔科姆说,“关于物种灭绝的所有理论,依据的都是化石记录。然而化石记录并不显示我们眼前所见到的这类行为。并波有记录种群间相互作用的复杂情况。”
“因为化石只是些骨头而已。”阿比说道。
“说得对。而骨头并不是行为。想想看,化石记录好比是一系列照片,取自实际上在不断运动、不断发展的现实的一个个冻结的瞬间。观看化石记录就像是在翻阅一本家庭影集。你明知影集是不完整的,明知生活是在这些图片之间展开,可是对那之间所发生的事你却没有任何记录,有的只是照片,于是你就对着照片研究啊,研究啊。很快,你便开始不再把影集当作一系列瞬间,而是当成了现实本身。于是你开始从影集的角度来解释一切,却忘记了在它背后的现实。”
“而且人们往往是,”马尔科姆继续说道,“从自然事件的角度来进行思考。推测有某种外部的自然事件导致了灭绝。一颗流星撞击地球,改变了气候。要么是火山爆发,改变了气候。要么是流星撞击导致火山爆发,改变了气候。要么是植被发生变化,物种遭受饥荒,因而灭绝。要么是爆发了新的疾病,导致物种灭绝。要么是出现了一种新的植物,毒死了所有的恐龙。在任何一种情况下,人们想象的都是某种外部事件。从来没有人想到动物自身可能发生变化——不是在骨骼中,而是在行为上。然而,当你看着这样一类动物时,看到它们的习性是如何错综复杂地相互关联,你便意识到群体行为的改变能够轻而易举地导致物种灭绝。”
“但是群体行为为什么会改变呢?”索恩追问道,“假如没有某种外界灾变的逼迫,行为为什么要改变呢?”
“实际上,”马尔科姆说道,“行为始终在变化,随时在变化。我们的星球是一个动态的、活跃的环境。气候在变迁,陆地在变迁,大陆飘移,海洋升降,高山凸起,又风蚀化去。这个星球上的所有生物都在不断地适应着这些变化。能够最快适应的便是最优秀的生物。因此才很难看出一场带来沧桑巨变的灾难怎么会导致物种灭绝,但是变化无时不在发生。”
耽美书斋推荐浏览: 迈克尔·克莱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