侏罗纪公园2:失落的世界(81)

2025-10-09 评论

  “不,霍华德,不会的。他们甚至根本不会知道我们来到这里。我们只计划在岛上停留四个小时,记得吗?一点钟上岸,五点钟回到船上。七点钟回到港口,半夜时回到旧金山。嗨!成啦。完毕。终于,在这么多年之后,我总算要得到早该得到的东西啦。”
  “恐龙胚胎。”巴寒尔顿说道。
  “胚胎?”金吃惊地问。
  “噢,我不再对胚胎感兴趣了。”道奇森说,“几年前,我曾试图获得冷冻胚胎,可现在却没有理由去烦什么胚胎了。我要的是受了精的恐龙蛋。在四小时以内,我就要得到这个岛上每一种恐龙的蛋了。”
  “怎么能在四小时以内办到呢?”
  “因为我已经掌握了岛上每一个恐龙孵化地点的精确位置。给我地图,霍华德。”
  金打开地图。这是一张小岛的大幅地形图,二乘三英尺,用蓝色等高线显示地面高度。在几处山谷低地位置上,标有密密层层的红色同心圆圈。还有几处则标着一连申的圆圈。
  “这是什么?”金问道。
  “为什么不看一下说明?”道奇森说。
  金转过地图,看着图例。
  “‘西格玛数据地球卫星/北欧站混合频谱VSFR/FASLR/IFFVR。’然后是一串数字。不对,等等,是日期。”
  “正确,”道奇森说,“是日期。”
  “是飞经日期?这是一份总图,汇总了卫星几次飞经时获取的数据。”
  “正确。”
  金皱起眉头:“看上去像是……可见光谱,假孔径雷达,还有……是什么?”
  “红外线。宽频带热VR。”道奇森微笑道,“我只用了大约两小时就搞出了这一切。下装所有的卫星数据,加以归纳,便得到了我想要的答案。”
  “明白了。”金说道。“这些红色圆圈是红外识别标记I”
  “正是。”道奇森说,“大型动物留下大标记。我获取了最近几年每次卫星飞经此岛的资料,然后标出热源位置。一次次飞经时重叠标出的位置便形成了这些红色同心圆标记。这意味着动物往往在这些特定地点被发现。为什么?”他转向金,“因为这些就是窝点所在地。”
  “对。肯定是的。”巴塞尔顿说。
  “也可能那是它们进食的地方。”金说。
  道奇森急躁地摇摇头。“很明显,那些圆圈不可能是进食地点。”
  “为什么不可能?”
  “因为这些动物平均每头重达二十吨,这就是理由。这里有一群二十吨重的恐龙,也就是说,是一群重量超过五十万磅的综合生物量在穿越森林,而许多大型动物在一天之间要吃掉大量的植物,唯一可行的方法就是在移动中进食。对不对?”
  “我想……”
  “你想?看看你的周围吧,霍华德。你看到森林中有任何一片被吃得光秃秃的地方吗?没有,你没看到,它们吃上几口树叶,便继续移动,相信我吧,这些动物不得不边走边吃,然而不移动的是它们的窝点。所以这些红圈必是窝点无疑。”他瞥了一眼地图,“而且除非是我弄错了,否则上了这个岗子,再下到山那边,就到第一个窝点了。”
  青普车在一片泥潭中扭扭摆摆,哼哧哼哧地向前,然后东倒西歪地朝山坡上爬去。

  理查德·莱文站在高架隐蔽所里,透过望远镜紧盯着恐龙群。马尔科姆已同其他人一道返回拖车去了,只留下莱文独自一人。说实在的,他走了莱文反倒轻松了。莱文很乐意观察这些奇异的动物,但又明白马尔科姆并不分享他那无穷无尽的热情。实际上,马尔科姆似乎总是显得心不在焉,另有所思。而且马尔科姆显然对观察工作没有耐心——他只想分析数据,却不愿进行收集。
  当然,在科学家中间,这是众所周知的个性差异的表现。物理学便是最好的例子。实验家和理论家们生活在截然不同的世界里,来回传递着论文报告,却甚少共享其他什么东西。他们简直就像在从事于不同的学科。
  至于说到莱文和马尔科姆,他们研究方式的差异早在圣菲研究院的日子里就已显露出来。两人都对物种灭绝问题抱有兴趣,不过马尔科姆是从纯数学的观点出发,广义地探讨这一课题。他的超脱,他的不可动摇的公式使莱文感到着迷,于是,他俩开始频频在午餐时进行非正式交流:莱文向马尔科姆传授古生物学,马尔科姆则向莱文传授非线性数学。他们开始得出某些令双方都感到激动的尝试性的结论。然而他们也开始出现分歧。他们不止一次被要求离开餐厅,于是就走到赤日炎炎的瓜达卢普大街上,步行返回河畔,互相仍在不停地大叫大嚷,嚷得走近他们的游人都急忙躲避到街对面去了。

耽美书斋推荐浏览: 迈克尔·克莱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