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色长廊之谜(15)

2025-10-09 评论

    啊,不是吗?——
    浅见干脆放弃思考反复不断浮上脑际的疑惑,纵然有这样那样的理由和目的,国家要对民众实行宣传,必须要有一套方法和手段。
    那么,狄·莱凯列聘请他的内务省,就“吉野河”问题,提出了以下六点建议:(1)防止水源山地的荒芜;(2)改造别宫河;(3)撤除第十堰;(4)撤除觉圆堤;(5)节制灌溉用水;(6)改建德岛港。
    这本书里,分别就六个项目做了解释。特别强调了第三条建议“撤除第十堰”。
    对德岛县外的人来说,第十堰不能说明什么,也全然领会不了话中的道理。浅见由于好些地方不甚明白,必须重新阅读重要的部分。
    既然叫“第十堰”,应该有第一到第九,甚至有第十以后的拦河坝吧——浅见边想边认真地查看地图,没有发现其它拦河坝。为什么叫第十堰呢?是因为过去在此地有一个“第十村”而得名。
    翻开德岛市附近的地图,德岛市的北部从西向东流淌着一条大河,河面的宽度超过一公里,的的确确是一条大河,这就是吉野河,已经标在了地图上。
    可是,细看地图,却发现在吉野河的北边,有一条河叫“今切河”,在它的上游叫“旧吉野河”,旧吉野河在北岛町一分为二,向南迂回的一段叫今切河,原来的吉野河在上板町附近与现在的吉野河分道扬镳,向北流去。作为“旧吉野河”,这细小的河流,如今流淌着昔日的遗迹。
    事实上,现在所说的“吉野河”,是曾经称为“别宫河”的水脉。在江户时代,德岛藩对吉野河的抗洪对策,是在离入海口十四公里的上游地方构筑拦河坝,实施越过坝的水流入别官河的河道改造工程。这道拦河坝称作“第十堰”。狄·莱凯的提案的第二条是所谓的“别宫河的改造”,就是撤除第十堰,将别宫河改造成吉野河的主流。
    德岛县采纳了这个意见,不久便开始启动改造工程。紧接着,由于被认为是工程原因,两次引起洪灾,造成了财产和生命的损失。为此愤怒的居民蜂拥前往工程事务所或县公署,引起了骚动。由于这次骚乱,县议会决定停止改造工程,取案发地“觉圆村”之名,把这次骚动称为“觉圆骚动”。
    这样,屈服于居民的压力,改造工程就半途而废了。之后,每年都会爆发洪灾。在当地居民中间,对中止改造工程后悔之声不绝于耳:“那时按照计划开展工程就好了……”
    明治三十三年一月,《德岛每日新闻》就此事发表“千秋遗憾”的社论。文章写道:“如果那时不中止工程,就可以免除洪灾惨局。”进而断言,“同情局部性的受灾人的声音,以县议会的决定建议中止是轻率之举。”
    那以后,经过了不少曲折,提案历经二十余年终于开工了。没有撤除第十堰,但实施了通向别宫河的分流工程,由于其后的改造工程与自然灾害,河面逐渐增宽,“新吉野河”就演变成现在的样子。
    以上是关于第十堰的历史一一特别是关于“觉圆骚动”的始末,这本书只是记述了概要,这种“同情局部性的受害者的声音”,“中止工程”的事情是多么不当,后悔遗留千载——如同社论所言,若实施改造工程,后面的灾害就可以防止——浅见注意到,这就是这本书想要说的话。
    若是建设省出于宣传,有这样的企图也没有什么好奇怪的。长良川河口拦河坝问题,以及各地反对建设水库的运动等等,此时对建设省批评之风越刮越猛烈。一方面,以经济不景气为背景,一揽子承包商的攻势强劲;另一方面如果要承揽大型公共事业,如修建水库或高速公路等等,包括建设省在内都必须按常规办事。
    但这本书的最终目的究竟是什么呢?——浅见没有发现。不,不是没有发现,而是没有写出来。建设省出版并发行如此豪华书籍究竟想说什么呢?
    3
    镇公所响起了午间的钟声。浅见将书放回到书架上,走向借书处。
    今尾贺绘站在柜台旁说:“我办完事后就去,请你先去这家店。”今尾把地图递给他。“F了an”是一家饭店的名字。F了an是德语,女性的意思。讲谈社也有一本名为“F了an”的杂志,不用说是女性杂志。这样看来,这大概是以女性为对象的饭店吧?——浅见略感心里别扭。

耽美书斋推荐浏览: 内田康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