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师与玛格丽特(173)

2025-10-09 评论

    “对不起,”高个子公民的声音像敲破锣,他举起一只干瘪的手,像耳背的人那样拢住耳朵问道,“您是说不许带猫?您看见哪儿有猫?”
    看门人惊奇地睁大了眼睛。其实,这也难怪,因为高个子公民脚旁根本没有什么猫。不过,他身后站着个矮胖子,倒是长得确实有点像猫。那胖子戴着破便帽,手里拿着个汽油炉,也正要往商店门里钻。
    生性厌恶人类的看门人,不知为什么尤其不喜欢眼前这两位顾客。只见他把两道被虫咬了似的稀疏的瓦灰色眉毛一蹙,眼珠子往上一翻,用沙哑的声音气呼呼地说:
    “我们这里可只能使用外币!”
    “我说,亲爱的,”高个子用破锣般的声音说,一只眼睛透过碎夹界眼镜炯炯放光,“您怎么知道我没有外币?您只凭穿戴着人?最最亲爱的卫士,我劝您永远不要这样!您会犯错误的,而且会犯很大的错误。您哪怕把著名的‘哈里发’何鲁纳-拉施德①的故事再拿来重温一下也好嘛。不过,历史故事我们先放在一边,不去提它吧。我得告诉您:今天这事我可要向你们经理提意见,告你。而且我还要告诉他一些别的事,那您可就不仅是丢掉两扇玻璃门之间这个美差能完事的了。”
    ①哈里发是中世纪政教合一的阿拉伯国家的元首。何鲁纳-拉施德,即阿拉伯阿拔斯王朝的“哈里发”哈伦-拉希德(公元766-809)。《一千零一夜》中有关于他微服私访,遇到假“哈里发”的故事。
    “我这个汽油炉里说不定装满了外币呢!”猫脸矮胖子也忿忿地插话说,同时拼命往门里挤。后面等着进门的顾客们已经在提意见了,看门人这才将信将疑地狠狠盯了他俩一眼,闪开门口,让我们的两位熟人——卡罗维夫和河马走进外宾商店。
    进门后,两人首先扫视一圈,然后卡罗维夫用响亮的、绝对能使商店各个角落都听得到的声音说:
    “好漂亮的商店啊!这商店太好啦,大好啦!”
    尽管卡罗维夫对商店的赞赏完全有根有据,很有道理,挤在柜台前的顾客们还是纷纷转过头来,把惊讶的目光投向这位评论者。
    柜台里面的货架上摆着几百种成匹的印花布,花色品种极为丰富。花布后面陈列着平纹细布、绫罗绸缎、绉纱和各色做西装的毛呢衣料。再向前看一是成排的垛得高高的皮鞋盒子,柜台前有几位妇女坐在小矮凳上——她们的右脚上还穿着旧鞋,左脚上则是漆光闪亮的船形新鞋,每个人都在小心翼翼地踩着小块地毯试穿。里面墙角处有人在放留声机,优美的歌声在售货厅内缭绕。
    不过,卡罗维夫和河马并没有在这些美不胜收的商品前面停留多久。他们径直向食品部和糖果部相连的地方走去。这里很宽敞,不像布匹绸缎部柜台前那样挤着许多戴头巾和软帽的妇女。
    一个四方墩子似的矮胖男人正在柜台前以命令的语气说些什么,他的脸刮得光光的,甚至有些发青,戴一副角质眼镜,头上是一顶没有皱褶、帽带上也没有油渍的崭新的呢帽,穿着雪青色呢大衣,手上戴着棕红色细羊皮手套。一个身穿洁白罩衫、头戴蓝色小帽的男售货员正在为这位穿雪青呢大衣的顾客服务:他用一把很快的刀子(这刀子的形状很像利未-马太偷的那把)从一块肥得几乎流油的玫瑰色鲑鱼肉段上剥下它那蛇皮似的泛着银光的皮。
    “这里也非常好嘛!”卡罗维夫兴高采烈地评论说,“连这里的外国人也招人喜欢。”他说着朝雪青呢大衣的后背指了指。
    “不对,巴松管,不对!”河马若有所思地说,“你呀,朋友,看错了。依我看,这位穿雪青呢大衣的绅士脸上似乎缺少点什么。”
    雪青色呢大衣的后背抖动了一下,不过,这大概是偶然的巧合,因为外国人不可能听懂卡罗维夫和他的同伴所讲的俄语。
    “这个浩(好)的?”穿雪青色呢大衣的顾客板着脸问。
    “是最好的。”售货员回答,同时用刀尖剥着鲑鱼肉段的皮,满脸讨好的样子。
    “浩(好)的我喜欢,不浩(好)的不喜欢!”外国人板着面孔说。
    “那当然!”售货员像是听了什么非常值得高兴的话。

耽美书斋推荐浏览: 米·布尔加科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