劝导(45)

2025-10-09 评论

  “我想我要记住,”她们一坐进马车,拉塞尔夫人便道,“以后可别赶在圣诞节期间来访问厄泼克劳斯。”
  像在其他问题上一样,人人都对喧闹声有着自己的鉴赏力。各种声音究竟是无害的还是令人烦恼的,要看其种类,而不是看其响亮程度。此后不久,一个雨天的下午,拉塞尔夫人来到了巴思。马车沿着长长的街道,从老桥往卡姆登巷驶去,只见别的马车横冲直撞的,大小货车发沉重的轰隆声,卖报的、卖松饼的、送牛奶的,都在高声叫喊,木制套鞋咋喀咋喀地响个不停,可是她倒没有抱怨。不,这是冬季给人带来乐趣的声音,听到这些声音,她的情绪也跟着高涨起来。她像默斯格罗夫太太一样,虽然嘴里不,心里却觉得:在乡下呆了这么久,最好换个清静、快乐的环境住几天。
  安妮并不这样想。她虽然默默不语,但却硬是不喜欢巴思这地方。她隐隐约约地望见了阴雨笼罩、烟雾腾腾的高楼大厦,一点儿也不想仔细观赏。马车走在大街上,尽管令人生厌,却又嫌跑得太快,因为到达之后,有谁见了她会感到高兴呢?于是,她带着眷恋惆怅的心情,回顾起厄泼克劳斯的喧闹和凯林奇的僻静。
  伊丽莎白的最后一封信传来一条有趣的消息:埃利奥特先生就在巴思。他到卡姆登巷登门拜访了一次,后来又拜访了第二次,第三次,显得十分殷勤。如果伊丽莎白和她父亲没有搞错的话,埃利奥特先生就像以前拼命怠慢他们一样,现在却在拼命地巴结他们,公开宣称这是一门贵亲。如果情况果真如此,那就妙了。拉塞尔夫人对埃利奥特先生既好奇,又纳闷,心里一高兴,早就抛弃了她最近向玛丽表示的“不想见这个人”的那股情绪。她很想见见他。
  如果他真想心甘情愿地使自己成为埃利奥特家族的孝子,那么人们倒应当宽恕他一度脱离了自己的父系家族。
  安妮对情况并不这么乐观,不过她觉得,她不妨再见见埃利奥特先生,而对巴思的其他好多人,她却连见都不想见。
  她在卡姆登巷下了车。随即,拉塞尔夫人乘车向她在里弗斯街的寓所驶去。

  沃尔特爵士在卡姆登巷租了一幢上好的房子,地势又高又威严,正好适合一个贵绅的身份。他和伊丽莎白都在那里住了下来,感到十分称心如意。
  安妮怀着沉重的心情走进屋去,一想到自己要在这里关上好几个月,便焦灼不安地自言自语道:“哦!我什么时候能再离开你?”
  不过出乎意料,她受到了相当热情的欢迎,这使她感到欣慰。她父亲和姐姐就想让她看看房子、家具,见到她颇为高兴,待她十分和气。大伙坐下吃饭时,发现多了个第四者,这也不无好处。
  克莱夫人和颜悦色,笑容满面,不她的礼貌和微笑倒是理所当然的事情。安妮总是觉得,她一到来,克莱夫人就会装出礼貌周到的样子,然而另外两个人的如此多礼却是没有料到的。显而易见,他们都兴高采烈的,这其中的缘由安妮马上就要听到。他们并不想听她说话,开始还指望她能恭维几句,说说老邻居如何深切地怀念他们,怎奈安妮不会这一套。他们只不过随便询问了两句,然后整个谈话就由他们包揽了。厄泼克劳斯激不起他们的兴趣,凯林奇引起的兴趣也很小,谈来谈去全是巴思。
  他们高高兴兴地告诉她,巴思无论从哪方面看,都超出了他们的期望。他们的房子在卡姆登巷无疑是最好的,他们的客厅同他们耳闻目睹过的所有客厅比起来,具有许多明显的优点,而这种优越性同样表现在陈设的式样和家具的格调上。人们都争先恐后地结交他们,个个都想拜访他们。他们回避了许多引荐,但仍然有素不相识的人络绎不绝地送来名片。
  这就是享乐的资本!安妮能对父亲和姐姐的喜悦感到惊讶吗?她或许不会惊讶,但一定会叹息。她父亲居然对自己的变化不觉得屈辱,对失去居住在自己土地上的义务和尊严不感到懊悔,却对呆在一个小城镇里沾沾自喜。当伊丽莎白打开折门,洋洋得意地从一间客厅走到另一间客厅,夸耀这些客厅有多么宽敞时,安妮岂能不为这位女人的行止感到可笑和惊奇,并为之叹息。她原是凯林奇大厦的女主人,现在见到两壁之间大约有三十英尺的距离,居然能够如此得意。
  然而,这并不是他们为之欣喜的全部内容,其中还有埃利奥特先生。安妮听到他们大谈特谈埃利奥特先生。他不仅受到宽恕,而且博得了他们的欢心。他在巴思住了大约两个星期。(他十一月份去伦敦的途中,曾路过巴思,有关沃尔特爵士移居这里的消息,他当然已有所闻。他虽说在此地逗留了二十四小时,但却未能趁机求得一见。)但是,他如今已在巴思住了两个星期,他到达后的头一件事就是去卡姆登巷递上名片,接着便千方百计地求见。在他们见面的时候,他举止是那样诚恳大方,主动为过去的行为道了歉,又那样急切地希望被重新接纳为本家亲戚,于是他们完全恢复了过去的融洽关系。

耽美书斋推荐浏览: 简·奥斯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