丢三落四的小豆豆(4)

2025-10-09 评论

  “哇!”
  我更加高兴了。
  “看来是真的。盖上碗的那一瞬间,还要瞄准那五厘米的空隙把面条飞进碗里,这门手艺真是神乎其神啊!”
  我一门心思留意拉门那边的动静,不知道飞面师傅什么时候会到那里作准备。
  在吃荞麦面之前,先送上了一些小菜,吃完小菜,终于到了“飞面”时间。我把碗筷捧在手里,作好准备,面条无论从哪里飞过来都没问题。
  这时,我注意到一个穿着飞白花纹和服的女子站在我的座位旁。她站在我和旁边的一位男士中间,静静地一动不动。我有点奇怪,抬头一看,穿飞白花纹和服的女子一只手上托着一个长方形的大盘子。由于我是从下往上看,看不到盘子上究竟放着什么。可是,对于坐在榻榻米上的人来说,有人站在身边,还是有点不舒服。于是,我问飞白花纹和服的女子:
  “您要做什么?”
  女子用很亲切的东北口音答道:
  “给您的碗里放面条啊!”
  战时我曾经疏散到青森县靠近盛岗的地方,所以觉得东北口音很亲切。
  “放面条?是您把面条放到我的碗里?”
  女子一副理所当然的样子,回答说:
  “是啊。”
  “这就是飞面吗?”我又确认了一句。
  “是的。这就是飞面。”
  飞白花纹和服的女子亲切地说。我慌忙问道:
  “可是,飞面不是应该从两米远的那边飞过来,落进碗里吗?”
  女子为难地说:
  “这么汤水淋淋的荞麦面,要是从远处飞过来,会把这里弄脏的,那就做不成生意了。”
  记者们笑呵呵地听我们说话。我还不死心,追问道:
  “不过,面条会不会偶尔也从那边飞过来呢?”
  “不会的。”
  我彻底失望了,最后问道:
  “那么,您是从这儿把面条‘啪’地放进我碗里吗?”
  “是的。”
  确实,在我的对面和斜前方,每隔几个人,就站着一个身穿飞白花纹和服的女子,她们手里托着大盘子,准备不断把面条放进旁边客人们的碗里。
  我一直以为面条会从两米远的对面飞过来,可实际上,是一小口荞麦面从我头顶上“啪”地落进了碗中。
  现在想来,这一门手艺也实在是非同小可。师傅的一只手端着一个大盘子,盘子上放着无数个只盛了一小口面条的小碗,另一只手还要配合我吃面的速度,把面条从小碗里“啪”地放进我的空碗中。掌握时间非常重要,而更要紧的是,如果托着盘子的那只手因为吃力或别的原因抽筋了,或者没掌握好平衡,那么以她站的位置来说,整个盘子上的面条就会全部扣到我头上。
  汤汁非常美味,面条的口感也好极了。可是我在吃面时,还是恋恋不舍地朝拉门那边张望了好几次。
  我渐渐地觉得饱了,正要合上碗盖。说时迟,那时快,只一眨眼的工夫,面条已经“啪”地落进了我的碗里。速度之快,让我佩服不已,但由于这和我长期以来描绘的情景实在完全不同,我还是觉得很遗憾,终于忍不住说道:
  “像现在这样,当要合上碗盖的时候,还是从两米远的那边‘刷———’地飞过面条来更有趣啊!可以借给客人一条围裙,那样就算是弄得湿淋淋的,也没关系了呀!而且,飞面技术非常高明的人,还可以像打台球那样,不要直着飞。比如说吧,两个人同时从拉门那边把面条飞过来,两团面条在餐桌的正中间相撞,‘嘭———啪———’,然后稳稳落进哪只碗里,让人大吃一惊,怎么样呢?”
  可是,没有人赞成。
  就这样,我的“飞面”之旅结束了。
  大约一年以后,朋友永六辅君从盛岗给我寄来一张明信片。永君为人非常亲切,而且勤于动笔,他出门旅行的时候,经常会给我寄明信片。明信片上总是只写几行字,不过言简意赅。那张明信片上是这么写的:
  直到现在,这边的记者们一说起你的飞面故事,还忍不住哈哈大笑。
  看来有一阵子没法去盛岗了。
  ①秀衡碗是日本东北地区的一种碗,尺寸较大,黑底上描以朱红色的草木花纹,据传创意者是平安末期的武将藤原秀衡,故而叫做秀衡碗。

  那是一个晚上的事。我走在六本木的街上。
  我当时正在约会。吃过晚饭后,我们在熙熙攘攘的大路上漫步。可即使在繁华的六本木,一旦走进了后街小巷中,行人就一下子稀少起来,变得很安静。

耽美书斋推荐浏览: 黑柳彻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