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就在想的事(17)

2025-10-09 评论

还有一次是在放学回家的路上,快走回家的时候,我发现路边有一大堆沙子。“不是在海边,却有这么一大堆沙子!”我大为兴奋,朝着沙堆猛跳过去。谁知道那实际上是一堆抹墙的灰泥,只是在上面盖了一层沙子。所以我“扑哧”一声掉进了灰泥堆里,一直没到胸口,靠自己无论如何也拔不出来了。我手里提着的鞋袋也好,鞋子也好,双肩书包也好,全都成了铜像一样的颜色。直到妈妈傍晚出来接我时找到我,我就那样一直站在黏糊糊的灰泥里面,只露着一个脑袋。
战时我们疏散到青森县的时候,我把月票弄丢了,因为那时候没有车票卖,我只好一个人沿着铁路线走着去学校。有一天,突然从我眼前的岩石对面的拐弯处驶来一列火车,这是一列临时货车,出乎我的意料。那时候我正走在铁桥上的枕木上,桥下就是河水。那个时候的东北铁路还是单线的,一时间真是前后左右都无路可去。无奈之下,我从枕木的间隙钻了下去,用手臂吊在枕木上。下面就是哗哗流淌的河水,货车轰隆轰隆地从上面经过,我在心里数着有多少节车厢,反正是非常非常长的一列货车。我的手臂快坚持不住了。为了不让自己惟一的那双木屐掉到河里,我拼命地用脚趾勾住木屐。火车终于过去了,我把双肩书包当做杠杆,又爬回了桥上。很久以后,我才发现在山本有三的《路旁的石头》一文中描写了同样的场面。
像上面说的那样的事情还有很多,真是不胜枚举,可是我一次也没有受伤,这固然是比较幸运,另外可能还因为我的瞬间判断力比较好的缘故吧。我能够敏锐地感觉出该如何去做,并且发挥想像力来行动。
可是长大以后,我就决心不再像小时候那样到处乱跳了。原因之一是一个曾经和我交往的男孩子说:“我总觉得你会掉到一个大洞里摔死。”我从此变得小心翼翼,每当我乘坐电梯的时候,总要先确认一下电梯的底是不是好好地在那里,为了这个经常会被人笑话。当电梯门打开的时候,万一电梯是没有地板的那可不得了。剧院和电视台的播映室的搭脚处都不太稳当,而且又比较昏暗,我更是小心万分,夸张一点说,简直和宫本武藏①那样紧张。
当然,我代表联合国儿童基金会所去的国家,有的地方内战不止,一些地方可能埋着地雷,有的地方也许会有游击队出现,还有的是荒山野岭或者坎坷泥泞之处,什么样的地方都有。所以,我遵从当地人的告诫,无论看到什么,绝对不会“哇”地跳上去。
不过,也多亏了小时候喜欢跑来跳去,后来即便我去穷困的农村,过河的时候,河上只架了一根竹子当做桥,我也能立刻判断出能不能过得去,脱下鞋子轻轻松松地就走了过去。有一位记者是个小伙子,在河对面说:“不好意思,我有点害怕,不敢过去。”我很同情他,这大概是因为他小时候不喜欢跑来跳去的吧。
那么,我既然如今这么小心,“狗耳朵”事件又是怎么回事呢?若是有人这么问我,我
只能说是因为下了大雪才会搞成那样的了。所以这一阵子东京没有下雪,真是很让人高兴。

  “爱迪生、爱因斯坦,还有黑柳彻子都是LD。”
  这句话是十几年前,有人从一本杂志上剪下来,从纽约寄给我的。那是日本的学者发表在杂志上的论文,我母亲的一位朋友、居住在纽约的一位日本医生把这篇文章寄给了我。“不管怎样,能够把你和那些人物相提并论,真令人高兴,所以给你寄过去。”——印刷品中夹着这样一封信。我看了不禁大吃一惊,究竟是为什么,要把我和这些天才人物相提并论呢?当然,我想不出我们有丝毫共通之处。不过,不管怎么说,这都是非常光荣的事情,令人欣喜,我也感到非常高兴。那时候,我还不知道所谓的“LD”是什么意思。
  后来,据说我的朋友的孩子是LD,朋友对我说:“要是你想了解LD的详细情况,就和我联系吧!”朋友还说自己参加了一个LD儿童的家长会。我一下子想起了上文中说爱迪生的那篇文章,不过当时百事缠身,也没有想要了解详情。不久,参加《彻子的小屋》节目的一位女演员有一个LD的孩子,于是我终于知道了什么是LD。
  LD是“LearningDisabilities”的简称,日语中将它译为“学习障碍”,不过这并不太贴切,所以一般就直接称之为LD。我去书店的时候,发现各种关于LD的书琳琅满目,不禁十分惊讶。但更令我吃惊的是,《彻子的小屋》的女导演在和那位女演员一起排练完节目后,回来对我说道:

耽美书斋推荐浏览: 黑柳彻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