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就在想的事(21)

2025-10-09 评论

  所以我们无论干什么都是在一起的,当然不会有欺负残疾孩子的事了。而且后来我知道了,校长先生对每个孩子都说了鼓励他增加自信心的话。先生每天都要对我说好几遍“你真是一个好孩子”。我一直觉得自己就是一个好孩子,等我长大以后回忆起来,才注意到先生的话里有一个“真”字。先生的这句话几乎决定了我的一生,对我来说,这真是一句难得的金玉良言。因为这句话,我一直自以为自己是个好孩子,我信赖先生,怀着这份自信慢慢长大了。
  巴学园就是这样一所学校,在那里会感觉自己总是在校长先生的关照之下,是令人安心的学校;对于有趣的事情,校长先生比我们考虑得还要多,是能够让我们开心快乐的学校;是无论孩子们怎样跑来跑去没有片刻安静,却仍然鼓励我们“再多跑跑也没关系”的学校;是每个人都可以爬“自己的树”的学校;午饭后有时间说话,是让不擅长说话的孩子们也能够慢慢变得善于表达的学校;是把礼堂的地板当做一块大黑板,趴在地上用白粉笔想画多大的图画都可以的学校。校长先生希望尽量早一点发现孩子们的个性,使孩子个性的嫩芽不至于被周围的环境和大人们毁掉,珍惜而又郑重地来教育孩子们。先生的这种教育方法对LD的孩子们不是也正好适用吗?看着电视节目,我感到了强烈的震撼。
  现在在读《窗边的小豆豆》的有LD的孩子的妈妈们,还有请我谈谈小学时的故事的人们,原来他们已经发现了我可能是LD这个问题。据说美国现在大约一个班里35个孩子中会有一个孩子有LD障碍。
  再来说说爱迪生、爱因斯坦和我有什么共同之处,如果要说有的话,那就是爱迪生也和我一样,上了几个月小学就被退学了。老师和朋友们都说他“无能”,只有他曾经当过教师的妈妈护着他,说:“不,这个孩子绝对有他的长处。”爱迪生原来是这样的孩子。
  爱因斯坦不擅长和别人交流,学习上除了数学以外都不行,上大学的时候也得寻找那种不需要考试的学校,好不容易进了一所大学,但还是被人们说成“有怪癖”。
  这些日后的大天才,在小时候居然是LD,这是通过最近的研究才发现的。我因为写了《窗边的小豆豆》,也被人发现是LD。这些是学者们的文章的内容。的确,不管怎么说,和大天才有这种共同之处,无疑是让人高兴的。
  读了一些和LD有关的书,发现好莱坞巨星汤姆·克鲁斯就明确地宣称自己是LD。并且他还鼓励LD的孩子们道:“即便如此,只要找到了适合自己的工作,也能够做得很好。”
  有关的书读得越多,我自己也越来越觉得自己确实像是LD。而且我也发现很多书中列举了曾经是LD、长大后活跃在某一领域的人物,我也被列入了这一类人物中。
  另外,我想下面的文章一定会给很多人增添勇气。在《多动症孩子问答》这本书的一开头有这样一句话:“例如,有一位棒球教练从小就被人们认为患有多动症。教练开朗而且诚实,受到很多人的爱戴。”
  一定会有人理解的吧?一定会有奇迹出现的。让我们都来理解LD的孩子们,帮助他们发展自己的才能吧!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也在成长,让他们能够发挥自己的个性,让他们能够有所成就吧!
  我第一天去巴学园的时候,校长先生对我说:“把你喜欢的全都说给我听吧,说什么都行。”于是我把一个6岁的孩子所能说的、到那时为止我的全部人生都讲了出来。
  后来听妈妈说,我足足说了4个小时。因此,我自从进了巴学园的第二天开始,就再也没有站到窗子边上,还坐在了最前排的坐位上。而且,现在我在《彻子的小屋》节目中,也能端端正正地坐着听嘉宾们的谈话了。
  不觉就写了这么长,这就是我关于LD想要说的话。

  一看到这个题目,可能很多人会问“这是什么意思”,原来这是《彻子的小屋》节目中的内容。这一期节目播出的时候,我虽然闹出了一个很傻的笑话,但收视率一下子提高了很多。经常收看《彻子的小屋》节目的人士大概都知道我不会做算术,加法减法都算不好,好不容易坚持到了现在。
  要说在对话节目中怎么会需要做算术呢?比如嘉宾说:
  “哦,我从26岁到43岁这些年里,几乎只演了一些跑龙套的角色。”
  这种情况下其实可以直接往下进行,但是我偏偏想要知道他到底演了多少年跑龙套的角色,所以就大胆地试着计算一下。这也是我脾气怪异的地方,既然不擅长算术,在心里想一想“嗯,大家会理解这一点的,还是就这样算了吧”也就是了,可是我非得要知道究竟是多少年不可。另外,在对话中我还想表达一个意思,那就是:“做了那么长时间的配角,却仍然没有放弃这一事业,直到现在终于出演主角,真是了不起。”不过,这其实是能够迅速计算的人才可以有的念头,像我这样的人应该悄悄地藏拙才对。但我还是开始计算了。

耽美书斋推荐浏览: 黑柳彻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