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现在只要犯一个错误,”帕格一本正经地说着,摇摇头。“倒一个楣,放错一个公文,或者一个舵手在夜里值勤的时候一阵迷糊,那么一直到退休,你就甭想出头了。”
“我说,你做什么工作,拜伦?”柯克乌德说。年轻人犹豫起来。
“他是预备役军官训练团的,”帕格连忙说。“对潜艇特别感兴趣。顺便说说,勃拉尼,新伦敦潜艇学校五月份招生扩大一倍,预备役军人身体检查合格的都可以入校。”
柯克乌德笑了,怀着好奇的神情打量拜伦。“现在你该开始迈出你的第一步了。你现在就该带头报考,拜伦。你的眼睛怎么样?视力是二十-二十吗?”
“我眼睛没问题,可是我在这里有工作。”
“什么工作?”
“历史研究。”柯克乌德皱了皱眉。帕格说:“他在一位著名作家埃伦-杰斯特罗那里工作。写《一个犹太人的耶稣》那本书的,你听说过吗?”
“噢,杰斯特罗,我知道。住在锡耶纳。我在使馆跟他吃过一次饭。很有头脑。碰到些麻烦,回不去家,是那个人吗?”拜伦说:“他不是有困难,先生,他是不愿意离开。”
柯克乌德摸了摸下巴。“你能肯定吗?我好象有印象,他就是因为回不去才住在罗马的。他档案材料里好象有什么污点。他出生在俄国,或者立陶宛,还是其他什么地方,不管怎么样,我想问题总归是能解决的。他在耶鲁教过书,是吗?”
“是的,先生。”
“不过,只要他一旦能走,他就应该赶快离开。德国人正在越过阿尔卑斯山。老贝尼托①的反犹法律就更不用说了。”
①贝尼托是墨索里尼的名字。
维克多-亨利当晚就要陪银行家乘火车回柏林。关于他来罗马的使命,他对柯克乌德和拜伦只字未提,他们也没有问他。晚饭后,拜伦和他父亲乘出租汽车到火车站,一路始终保持沉默。娜塔丽-杰斯特罗在车厢里仿佛是个无形的存在,但他们俩谁都不愿先引出这个话题。当汽车驶入机场前面灯火辉煌的空荡荡的广场时,帕格说:“勃拉尼,如果英国当真在蒙得维的亚遭到袭击,我们就不会再迟迟不参战了。我们不能听任德国封锁大西洋。那将会是一九一七年的重演。你为什么不申请进潜艇学校呢?最早也要到五月才开始。如果杰斯特罗头脑不是那么简单的话,他会在这之前回到美国去的。”到五月还有好长一段时间呢。”
“好了,我不跟你抬杠,”帕格说着下了汽车。”多给你母亲写几封信,她心情不好。”
“好的,爸爸。”
“别误了华伦的婚礼。”
“我尽量不误吧。真的,要是咱们全家又团聚了,那该是一件大事吧。”
“所以我才希望你也回去。这大概将是天知道多少年内咱们最后的一次团聚了。再见。”
“再见。我说,爸爸,您提升上校我真高兴。”帕格从车窗口阴郁地朝儿子勉强笑了笑,就去赶火车了。对于那位犹太姑娘他俩始终只字未提。
罗达-亨利在迎接刚刚回来的丈夫时,火气特别大,使得他不禁怀疑她也许病了或是怎么的。
他离开时,她心情就不好。在她看来一切都糟得令人生气。柏林的秋天叫人讨厌,生活也令人厌恶,她心里烦闷透了,德国人的办事效率原来是神话,这里的人什么事也不懂
得应该怎样办,也谈不到什么是服务和诚实。她又“犯了病”,一个医治不好的老毛病,以前几次心情不佳时,是一只胳膊和背上痛,这次则是一边的耳朵后面痛。她担心是癌,但现在生活中一切美好的事物既然都已完结,长不长癌也就无所谓了。以前罗达在几次情绪不佳之后,总能恢复过来,并且会带着内疚的心情变得特别温柔可爱。帕格在突然离开柏林去罗马时,曾经希望回来后能看到她有所好转,没想到她的情绪反而更坏了。
她想要和他一起去凯琳别墅。他不在的时候,一位德国空军参谋送来一份请帖,乳黄色的厚纸上用雕版印着金字,写着邀请维克多-亨利中校。帕格到家还不到十分钟,她就拿出请帖,问为什么没邀请她。她说,如果把她留在家里,他一人去参加戈林夫妇在凯琳别墅举行的宴会,她在柏林也就永远没脸见人了。
帕格不能泄露,他这次去只是作为一位国际银行家的助手,负有秘密的国家使命。他也不能领她到白雪皑皑的花园里,用一些露骨的暗示来安慰她。时间已近午夜,她穿着一身青灰色睡衣,的确非常美丽动人。
耽美书斋推荐浏览: 赫尔曼·沃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