玻璃球游戏(123)

2025-10-09 评论

    当克乃西特再一次穿越整个小小的玻璃球游戏(123)王国,细细审视着每一件琐事,尤其倾注全力悄悄透选自己的“影子”,以便离开后有人代表自己处理一切大大小小公务时,心里却十分清楚,他内心深处早已与这里的一切脱钩,早已远走高飞。
    这个秩序井然的珍贵小世界已不再能令他狂喜,不再能约束他了。他几乎已经把华尔采尔和自己的大师职位看成是身后之事,一个已穿越过的地域,它曾给予他许多东西,使他获益匪浅,然而如今却不能够赋予他新的力量,诱导他作出新的行动了。
    在这段缓缓挣脱和辞别的日子里,克乃西特对自己所以背离和逃避的真正原因也看得越来越清楚了。他知道,根本的原因不在于他发现了卡斯塔里现存的危机,也不是为卡斯塔里的前途担心。真正的原因只有一个简单的事实,他对自己那种不务实事的空虚生活业已疲倦,他的心、他的灵魂如今都在渴求,在争取获得充实的权利。
    当年,克乃西特曾再度彻底研究教会组织的规章和条例,发现自己想要脱离这个教育学园,并非如起初想象的那么艰难,也不是完全行不通的事情。只要以自己的良心为理由,不仅可以辞去官职,甚至可以离开宗教团体。入教时的誓言也并非必须终身信守,尽管很少有人要求享有这种自由,更不要说最高行政当局的成员了,简直绝无仅有。是的,这一步之所以难行,并不在于规章太严,而是宗教团体的精神本身,是自己内心对团体的忠诚。毫无疑问,他不愿不辞而别,他正在筹备一份要求离职的申请书,他的忠实好友德格拉里乌斯已把手指都写得墨黑了呢。但是他对这份申请书的效果全无信心。人们也许会抚慰他,给予他一些忠告,也许还会给他一段假期,让他去罗马走走,或者去玛丽亚费尔逗留一阵,约可布斯神父刚刚在那里去世。他估计人们不会放他走,他对这一点已看得越来越清楚。允许他离开,这将是违背教会组织以往一切传统的行为。倘若最高当局这么做,也就无异于承认他的请求确有道理,尤其一位身居高位的人士竟然要求离开,如果同意他走,更无异于承认卡斯塔里的生活不能够在任何情况下都满足人的需要,却是能够让人产生如坐牢笼的感觉。

    我们的故事业已接近尾声。正如早先所说我们对结局部分所知甚少,因而与其说是历史纪实,不如说是叙述一场传奇。然而我们不得不以此为满足。我们也因此很乐意将一份真实文件,也即这位玻璃球游戏(123)大师亲自递呈行政当局的那篇内容丰富的申请书作为我们倒数第二章的内容,因为其中详述了他作此决定的理由,借以恳请准予辞职。
    我们还必须说明这一事实,如同我们早就知道的那样,约瑟夫·克乃西特对这份筹措良久的备忘录,不仅认为其定然毫无效果,而且还认为既未写过,也不曾递呈过这样一份“请求书”呢。凡是能够对他人不知不觉产生自然而然影响的人,往往遭受同一命运:为自己的影响力付出代价。倘若说我们的游戏大师最初曾因赢得好友德格拉里乌斯的支持,使之成为同伙和后援而感到高兴,但是,情况的发展远远超出了他的设想和希望。他引领或者误导弗里兹去体会一件连他自己也不再相信其有任何价值的工作,然而待到这位朋友把成果呈献给他的时候,他也就不能食言了,更何况他的用意原本仅仅为了让朋友较易忍受两人的别离之情,如今怎能把文件搁置一边而让弗里兹受到伤害又深感失望呢。我们可以想象,克乃西特当时也许宁愿直截了当地辞去官职并宣布退出教会组织,也不愿意绕着弯子递是什么“请求书”,在他眼中,这显然像演一出闹剧。然而,克乃西特为了照顾德格拉里乌斯,不得不按捺性子再等待一段难捱的时间。
    读一读勤奋工作的德格拉里乌斯撰写的这份材料,也许会是一件有趣的事情。
    材料大都取自历史史实,用以作证或者解释实例,然而我们若是认真推断,其中确实多少蕴含着对于宗教秩序,甚至对于整个世界及其历史的既尖刻又颇具思想性的批评。但是,即使这份耗费了数月精神和心血才完成的文件至今仍然保存完好——这是非常可能的——,我们也不得不予以放弃,因为我们这里缺乏适当篇幅容纳这篇大作。
    对于我们而言,唯一重要的事仅仅是:了解这位游戏大师如何使用自己朋友写下的作品。当德格拉里乌斯郑重其事地向他递呈这份文件时,他不只亲切致谢以示赞许,而且要求加以朗诵,因为他懂得这会使朋友十分愉快。此后几天里,德格拉里乌斯每天都在大师的小花园里——当时正值夏季——和大师同坐半个钟点,心满意足地朗诵几页自己的大作,两位朋友常常开怀大笑,以致朗诵不时中断片刻。这些日子是德格拉里乌斯最幸福的时刻。读完后,克乃西特却仍旧关起门来自己拟了一份文件,只引用了德格拉里乌斯的部分材料。这封致最高行政当局的公开信,我们一字不差地引录如下,不再另加任何说明。愿将之视为写给同事们的一封公开传阅信件。

耽美书斋推荐浏览: 赫尔曼·黑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