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争与回忆(1941-1945)(20)

2025-10-09 评论

  娜塔丽穿着一件紫色的绸衣服,脸上搽了点胭脂和口红,犹豫不决地站在拉宾诺维茨舱房门外摇晃的甲板上。紧紧裹住她双肩的是埃伦的灰围巾。她叹了一口气,敲了敲门。
  “嗨,喂,亨利太太。”
  在肮脏的舱壁上原来钉那些裸体姑娘画片的地方显出一块块淡黄的长方形。除此以外,还是和以前一样充满臭气和凌乱:没有铺好的床、乱堆着的文件、盘旋的烟草烟雾和挂在衣钩上晃动着的衣服所散发出的劳动者气味。他关门时说:“这不是赛拉。爱罗斯基的衣服吗?”
  “我是从她那儿买来的。”娜塔丽靠在门口稳住身子。“我讨厌者穿在身上的那件咖啡色羊毛衣服,真是讨厌极了。”
  “我们去和尼斯当局谈话的时候,赛拉总是穿这件衣服。她对付法国人倒很有一套。”
  “我对她简直不了解。我对于你们所有的人都太不了解啦2”
  “你的娃娃怎样啦?”
  “病了。他老是抓自己的右耳,他还发烧。”
  “你带他去过医务室吗?”
  “去过了。他们给了我一些丸药让他吃。”
  “嗯。你们和我们一起走吗?”
  “我还没拿定主意。”
  “这并不困难。”他把办公桌前那张椅子让给她坐,自己蹲在铁甲板上。“怎么对你自己最有利,就决定怎么做。”
  “你到底为什么把我们带上船来呢?你只有给自己添麻烦!”
  “心血来潮,亨利太太。”他使劲吸烟。“我们由尼斯开船的时候并没打算停在这儿。发电机烧坏了。我只好在罗马弄一台发电机的电枢,同时再弄点儿钱。我和赫布。罗斯联系,他告诉我说你叔叔在那儿。我很钦佩他,所以——一”
  “你的乘客都是从尼斯来的人么?”
  “不,都不是。他们是犹太复国主义的先锋,现在是难民了,大多数是波兰人和匈牙利人。他们本打算由黑海边的康斯坦察走——一般都是走这条路线的——可是为他们疏通的那个罗马尼亚人拿了他们的钱跑掉了。他们被犹太人代办处转来转去,转了几个月,最后到了法国的意大利占领区。对犹太人说来,那倒是个不坏的地方,可是他们不管怎么样都要继续到巴勒斯坦去。这正是我要做的事,把犹太人送到巴勒斯坦去。瞧,就这么回事儿。”
  “你们是直接去巴勒斯坦,还是经过土耳其?我听到过两种传说。”
  “我说不准。关于这一点我会在海上收到无线电信号的。”
  “要是你们经过土耳其,你就得带你们的人非法穿过叙利亚的山区,是吗?敌对的阿拉伯国家?”
  “我以前就这么干过。如果我们能直接回家,我们当然会这么做的。”
  “你们的发动机会在海上出毛病吗?”
  “不会的。我是船舶机械师。这条船是旧了,可这是法国货。法国人造的船都挺好。”
  一可是超员呢?底下那些重重叠叠的铺位——简直象厕所里敞着的长槽!假如又来一次连续三天的暴风雨呢?疾病不就得蔓延了吗?“
  “亨利太太,这些人是经常受到恶劣的条件锻炼的。”
  “难道你就没想到过,”她拧着手里的围巾。“你们这条船开不成吗?办理离港手续可能只是个圈套,为了要把我叔叔悄悄骗走吗?就在维尔纳。贝克露面之后,你们拿到了你们的文件,这太巧了。”拉宾诺维茨做出表示怀疑的鬼脸。她很快地讲下去。“我现在想到一件事。要是我们离开‘救世主号’的话——我不是说我们会离开——可是要是我们离开,埃伦可以坚持要求直接去土耳其领事馆。我们在那儿等你通过海岸警卫队转播的信号,说你们已经过了三英里线。要是没有信号,我们就要求土耳其给予避难权,并且——你笑什么呀?”
  “这儿没有土耳其领事馆。”
  “你说过有的呀。”
  “他是名誉领事,一个意大利银行家,可巧,是个改变了宗教信仰的犹太人,挺帮忙的。最靠近的领事馆在亚得里亚海边的巴里。”
  “唉,见鬼!”
  “不管怎样,领事馆不象大使馆那样能给予避难权。”他微笑得更厉害了。“你很费了些脑筋,是吗?”
  “唉,我连信号都想好了。”
  “真的吗?是什么呢?”
  “嗯——”她有些窘地讲了出来——“‘明年在耶路撒冷。’就是逾越节塞德餐的最后一句。”
  “我懂得这是什么。”他的笑容消失了,显出严肃认真的表情。“听着,亨利太太,意大利人不需要大量饥饿的无国籍犹太人。我们会走的。你也该来。”

耽美书斋推荐浏览: 赫尔曼·沃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