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色温柔(7)

2025-10-09 评论

  当她拿着一瓶椰子油走出药店时,有一个女子,她认出是戴弗夫人,抱着几个沙发垫子从她前面穿过,走向一辆停在路边的汽车。一条瘦长、矮小的黑狗朝她吠叫,随之把打瞌睡的司机惊醒了。她坐在车上,漂亮的脸沉着,抑制着。她的目光坚毅、警觉,没有目标地直视着前方。她身穿鲜红色的衣服,褐色的腿裸露在外。她有一头浓密的深黄色头发,如同狮子狗的毛发一样。
  坐火车还得等上半小时,萝丝玛丽走进位于拉克鲁瓦塞特大街①的阿里埃咖啡馆。夕阳将一片绿色的树影洒在咖啡桌上,一支管弦乐队在演奏《狂欢曲》和去年才问世的一些美国乐曲,欢迎他们想象中的周游列国的宾客。她为母亲买了法文的《时代》和英文的《星期六晚邮报》。她一边喝着柠檬水,一边翻开《星期六晚邮报》,读一位旧俄公主的回忆录。她觉得九十年代的一些陈旧的习俗要比法国报纸上的新闻摘要更真实、更亲近一些。在旅馆里,正是这种感觉压迫着她——她习惯于将一段黑体字摘要中的奇闻怪事看作是悲剧或喜剧,她还没有为自己提取事情的实质的素养。她开始觉得法国的生活既空洞又乏味。听着乐队奏出的忧伤的曲凋,这种感觉涌上心头,让她回想起杂耍演出中为杂技演员弹奏的令人忧郁的音乐。她乐意回到戈赛的旅馆去——
  ①戛纳市内一条著名大街。
  她的肩膀晒得太厉害,第二天无法再去游泳。因为萝丝玛丽在法国养成了掂量钱袋的习惯,母女俩经过一番讨价还价后方才雇了辆汽车,沿着河网密布的里维埃拉三角洲兜风。这位汽车司机,颇像一位恐怖的伊凡①时代的俄国沙皇,自告奋勇地充当了导游。于是,那些灿烂的名字——戛纳、尼斯②、蒙特卡洛③——开始透过它们了无生气的外表熠熠生辉,仿佛在叙说陈年旧事:帝王们幸临这些城市宴请宾客或驾崩于此;印度酋长面对英国芭蕾舞女如佛陀一样低垂双目;俄国王子在失却了风雅的日子里一连几个星期倘祥于波罗的海的夕阳里。尤其是,海岸一带有俄国人留下的遗迹——他们关闭了的书店和杂货铺。十年前,当旅游季节在四月结束时,东正教教堂便关门上锁,他们喜欢喝的芬芳的香槟酒被贮存起来,等他们返回时享用。“到下一个季节,我们就回来。”他们夸日道。然而,说这话为时过早,因为他们再也没回来——
  ①指伊凡四世(1530-1584),又称“雷帝”,因对臣民实行残是统治,有“恐怖的伊凡”之称。
  ②法国东南部海港城市,著名的旅游胜地。
  ③摩纳哥公国城市,濒地中海,是世界著名赌城。
  傍晚时分驱车回旅馆真是赏心悦目,犹如给儿童用的玛瑙和玉髓饰品着色一样,海的上方也染着一层神奇的色彩:绿如草汁,蓝如洗衣水,暗红如葡萄酒。沿途看见农户在门前用餐,听见乡村酒吧葡萄架后传出的尖厉、单调的钢琴声,让人心旷神恰。当汽车拐弯离开“金峭壁”,在暮色中穿过绿树成行、芳草连片的堤岸,驰向戈赛旅馆时,月亮已在废弃的输水栈桥上方徘徊……
  旅馆后边的某处山坡上有个舞会,睡在蚊帐里的萝丝玛丽聆听着随那朦胧的月光传人的音乐声,意识到处处都有欢乐。她不禁想起海滩上遇到的那些有教养的人来。她想,明天早晨也许会见到他们,但他们显然已结成一个妄自尊大的小团体,他们一旦将遮阳伞、竹毯、狗和孩子安置好,也就意味着他们将一部分海滩圈起来了。她打定主意无论如何在最后两个上午得加入这个团体而不是混迹于其他什么人群中。

  她不用操这份心了,麦基斯克夫妇还没有来到沙滩。她刚铺开浴衣,两个男子——戴骑师帽的和那个高个子金发男子,就是人们传言中的那位要把侍者锯成两段的人——离开人群向她走来。
  “早上好。”迪克-戴弗说。他有些激动,“瞧,不管晒黑或没有晒黑,你昨天为什么不露面呢?我们真为你担心。”
  她坐起来,用欣喜的微笑欢迎他们不请自来。
  “我们在想,”迪克-戴弗说,“今天上午你是不是会来。我们聚到一起,还准备了食物和饮料,你看,这可是个实实在在的邀请。”
  他显得和蔼可亲、风度翩翩。听他口气,他一定会关照她。稍后,他就会为她打开一个全新的世界,展现出无穷无尽的壮丽的前景。他给她作介绍而设法不提及她的名宇,并让她很快明白,大家都知道她是谁,但完全尊重她的私生活——这种礼貌,自她成名以来,除了来自职业老手,萝丝玛丽还没有见识过。

耽美书斋推荐浏览: 菲茨杰拉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