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嘿,你好吗?”汤米又打招呼,“你看起来不如以前那么——”他费劲地想找一个词,“——那么舒心,那么标致,你明白我的意思。”
这话听上去无疑是嫌怪别人死气沉沉,迪克感到恼火。他很想对汤米和基利切弗古怪的服饰反唇相讥,这些衣服的做工和款式都可笑至极,可以在星期日穿上到贝勒街去招摇过市了——这时,他们先开起口来。
“我知道你在计较我们的穿着,”王子说,“我们刚离开俄国。”
“这些衣服是波兰皇家裁缝做的,”汤米说,“这可是真的——毕苏斯基①的私人裁缝。”——
①毕苏斯基(1867-1935),曾任波兰共和国元首(1918-1921)。
“你们在旅行?”迪克问道。
他们笑起来。王子随意地不停地拍着汤米的后背。
“是的,我们在旅行。不错,旅行。我们周游了整个俄国,真来劲。”
迪克期待他们做出说明。麦吉本用两个词做了回答。
“他们逃跑。”
“你们在俄国成囚犯了吗?”
“这说的是我。”基利切弗王子解释说。他死鱼般混浊的眼睛盯着迪克。“不是囚犯,而是躲了起来。”
“逃出来遇到很多麻烦吧?”
“有些麻烦。我们越过边境时打死了三个红军士兵。汤米杀了两个——”,他像法国人似的竖起两根指头,“我干掉一个。”
“这我就不懂了,”麦吉本先生说,“他们为什么要阻止你们离境呢?”
汉南从钢琴旁转过身来,朝他们瞪了瞪眼说,“麦吉本认为一个马克思的信徒也是一个圣马可①的门徒呢。”——
①圣马可(?一336),意大利籍教皇。
这可是富有传奇色彩的逃亡故事了——一位贵族在他先前的仆人帮助下,隐姓埋名九年,并在政府的一家面包房做事。他在巴黎的十八岁的女儿结识了汤米-巴尔邦……在叙述过程中,迪克心想,这个旧时代的出土文物般的干瘪老头不值那三个年轻人的性命。有人问汤米和基利切弗是否感到过害怕。
“我一冷就感到害怕,”汤米说,“我总是一冷就惊恐不安。战时我也是一感到寒冷就害怕起来。”
麦吉本站起来。
“我得走了。明天一早我要携妻子儿女坐车去因斯布洛克①——还有家庭教师——”——
①位于奥地利境内。
“我可走不了——”
“当然,她其实不是家庭教师。”麦吉本最后说。他巴结似的看着迪克,“实际上,我妻子认识你的大姨子,巴比-沃伦。”
但迪克不想与这种纠缠不清的关系有牵扯。
“我已答应跟这两位先生一起走。”
“噢,”麦吉本沉下脸来,“好吧,我要说再见了。”他从旁边一张餐桌桌腿解开两只纯种硬毛狗准备走了。迪克想象得到那辆拥挤的帕克汽车开往因斯布洛克的情景,车里有麦吉本夫妇,他们的孩子、行李及汪汪叫的狗——还有家庭女教师。
“据报纸披露,他们知道谁杀了他,”汤米说,“但是他的表亲不让见报,因为事情发生在一家非法经营的酒店。你以为如何?”
“这就是所谓的家族荣誉。”
汉南在钢琴上弹奏出一首高亢的曲子,想要吸引人们的注意力。
“我不相信他先前说的话经得起推敲,”他说,“即使不说欧洲人,那美国人也足以做出诺思所做出的事情。”
迪克这才明白他们在谈论文贝-诺思。
“唯一的区别是艾贝先动手。”汤米说。
“我不同意,”汉南坚持他的看法,“他有优秀音乐家这样一个好名声,是因为他嗜酒如命,他的朋友不得不这样为他开脱——”
“艾贝-诺思怎么了?他怎么回事?他又有什么倒霉事了吗?”
“你没读今天上午的《先驱报》吗?”
“没有。”
“他死了。他在纽约的一家非法经营的酒店被人活活打死。他设法爬回家,但爬到墙球俱乐部就完蛋了——”
“艾贝-诺思?”
“是的,当然是他。他们——”
“艾贝-诺思?”迪克站起来,“你肯定他死了吗?”
汉南转向麦吉本:“他并没有爬到墙球俱乐部去——而是哈佛俱乐部。我肯定他不属于墙球俱乐部。”
“报纸上说的。”麦吉本固执己见。
“这肯定是弄错了。我很清楚。”
“在一家非法经营的酒店里被活活打死。”
“不过,我恰巧认识培球俱乐部的很多成员,”汉南说,“肯定是哈佛俱乐部。”
耽美书斋推荐浏览: 菲茨杰拉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