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将手放在胸口。“我是无辜的。”便是这个姿势的意思。此外,他跑步前来,以致实在没法子对他发出激烈的谴责。在穿过蔡特纳街到旧城环形道的一路上,总是有说不完的事情。走到弗兰茨的住房前,我们的话还远远没有结束。下午或晚上我们便再次相聚。
我在我的长篇小说《爱的魔力王国》中,通过里查德·戈尔塔的形象描写了留在我心里和脑海里的卡夫卡的许许多多东西。那时卡夫卡去世刚四年,我感到不能冷静地客观地写他的传记。直到现在,又过去了九年,也就是说那场灾难已过去十三年了,我才能集中心思来做这件事。那时候我还在同这位不能忘怀的朋友生活在一起,他确确实实在我身边,无时无刻不在,我清楚地知道,在这个或那个情况下他会说什么,会怎样评论我周围发生的事件,我向他询问,并能以他的名义作出回答。所以我心中产生了一种需求,以活的文学形式(而不是以搜集日期、吃力地凑起来的历史性论文形式)来表现这个无可比拟的形象,亦即以叙事文学的形式来表现;首先是将他以这种新方式展现在我自己面前。只要我沉浸在这本书、这部作品中,他便没有死,他又一次与我一起生活,又一次有效地干预我的生活(读者可以发现,这部长篇小说的整个情节都是为这一目的服务的)。正像什么事情都会受到误解一样,此事也会被误解——人们会觉得诧异,甚至会觉得该馆与对卡夫卡的敬畏不协调,却没有想到,柏拉图也与此相似地、自然广泛得多地一生都感到他的老师兼朋友苏格拉底无所不在,将他作为共同生活、共同思索的旅伴,从而对死亡亦无所畏惧,他在苏格拉底死后写下的几乎所有对话中都把苏格拉底作为对话对象。
我在此摘取这部长篇小说中关于卡夫卡向我提到的第一批书的一段(以免重复)。除了已经说过的福楼拜,还有:施蒂凡·盖奥尔格,卡夫卡在我们两个生日时各送了一本他的书,由海尔曼以绝妙的散文翻译的中国诗歌,以后那些押韵的译本和其他作家掺了水分的译本不能与之相提并论,此外还有罗伯特·瓦尔瑟。关于卡夫卡毫不强加于人地向朋友(小说中叫克里斯朵夫)推荐心爱的作家的方式、关于我们相识的头几年的整个气氛、关于马克斯·鲍埃姆尔死后我们关系的加强,我找不到比《爱的魔力王国》中的这段话更合适的语言来表达了:“戈尔塔不说服人。这不是他的性格。他也不发展什么体系,系统化对他来说没有什么意义。他总是不断地朗读他心爱的作家的这一段或那一段文字,读得很快,全无做作的慷慨激昂,以暗暗振动的歌调大声地读出节奏和起伏,眼睛闪闪发亮完全陶醉于对人类的伟大的喜悦之中;只不过有时他轻轻地、毫无恶意地、应该说是戏游而怀疑地(“呐,呐”)歪歪嘴这是在他觉得某一句念得太不成功,不自然地夸张了的时候。念出任何艺术表达中勉强的调子,在他是罕见的。除非这种勉强作为一种使劲努力却是真实的,对于这个作家来说是必须这么写的,当然这种调子有时是作家弱点的暴露,要求读者共同感受在其他行动得到了验证的事物。简而言之,他不哗众取宠。他看问题始终很清楚,清楚性也表现在他对他人无穷的钦佩中,他从不试图驳倒克里斯朵夫;没多久,克里斯朵夫心中就为戈尔塔向他揭示的境界燃烧了,以致他觉得在有些方面要对戈尔塔的突破采取防范了。这一切发生得既愉快又严肃,这是两者间亲切的互相教导,没有一丝一毫虚荣和虚伪,两个人都有这么个感觉,此刻整个世界在他们心中不是成为纯粹的真理,便是成为毫无价值的东西。但是这种感觉并没有使他们为自己的责任骄傲或过分忧虑、抑郁。这是一种非常简单的感觉:——就在这里,我们有力量参与其中或(这可是愚蠢得毫无意义)将它推开。啊,谁会这么做呢!于是他们兴高采烈地进入了心灵王国,这是一个以往由于成千上万的保留、巧合、黯淡的心情、强烈的热情和顾虑而使可怜的人类子孙不得目睹,在他nl面前这个王国却轻而易举地在最明亮、最健康的光线中打开了大门,展现出它永恒的美妙,它就在眼前,向他们召唤,广袤无垠。
“然后出现了关键性的转折:克里斯朵夫那共同度过了中学八个春秋的同窗好友死去了。葬礼举行完几天后,悲伤得无以复加的克里斯朵夫在一天晚上同里查德·戈尔塔一起散步。他们在窄小的一面,沿着黑暗中的宫殿石阶往上走。“你愿意取代……
耽美书斋推荐浏览: 弗兰兹·卡夫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