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百年的孩子(15)

2025-10-09 评论

  于是人们沿着河边道路,一直来到上游的峡谷里,再从这里往南翻过高山,就是更加丰饶的土地。那里的藩府征收租税又比较温和。因此,从老人到孩子,农民们举村而逃,试图迁徙到新的土地上去……
  "逃散"的人们还将沿途各村的农民作为伙伴,形成人数更为庞大的队伍登上山来。然后,当他们在沿河道路尽头的这座峡谷间的村子里完成准备后,便要开始借助险峻的山路攀越高山了。
  4
  "峡谷里的人们由于身处远离下游村庄的森林之中,也是因为可以采集制蜡原料的缘故,一直沿用独特方法来发展村子,因而远没有恶化到必须成为'逃散'的伙伴、并舍弃峡谷里的土地的地步。
  "然而,逃到这里的农民正被藩府的军队所追赶,他们或许会怀疑这个峡谷里的人有可能协助藩府来反对自己。由于逃亡者人多势众,如果被他们视为敌人的话,那可就糟了。
  "在这里发挥了巨大作用的,是当时还是孩子的铭助,也就是被说成即便还是孩子,却拥有神奇力量的'童子'。他要让这众多人口有饭吃,还要为他们准备好睡觉的地方……以便让恢复了元气的'逃散'人群和平地离开这里……"
  5
  真木虽然在听着音乐,可看样子也像在注意着朔所说的话语,听朔说到这里,便又取出奶奶的另一幅水彩画,并递到相向而坐的朔和明的面前。
  "整个峡谷里到处都是人呀,就连水田和旱田之间的小道上也挤满了人,至于沿河的大道上人就更多了。像这样盘腿坐下不动,是要吃饭吧?这一边是藩府的武士,他们正在喝酒。像是仓库的那座房屋前还搭起了舞台,姑娘们正跳着舞呢。
  "我建议'三人组'就到这个场面去。"
  "不过呀,这么许多人,如果发现了来自于未来的我们,他们生起气来可如何是好?"明担心地说道。
  "如果感到危险的话,就马上回来。"真木说,"明儿,放心好了!"他一面这么说着,一面再度浮现出不可思议的微笑。这一次,就连朔好像也觉察到了。不过,他立刻变换思路,说起了自己的想法。对于弟弟的这种敏捷反应,明觉得自己实在难以企及。
  "上次,我们'三人组'考虑前往奶奶曾住过的那座医院,于是,很自然地就做好了准备。
  "这一次呀,是以这幅画上的场面为目的地,因此,必须预先充分了解铭助的情况。真木非常了解自己想要见到的'腊肉',所以他没什么问题。
  "现在,我恰好有一本关于这个峡谷和森林里的往事的书,是爸爸写的。刚在这里住下时,我想要了解这方面的情况,便对阿纱姑妈说了,于是她挑好后就借给了我。
  "借给我的不仅仅是这本书,为了便于参考书中所写的内容,甚至还把爸爸早在孩童时代描绘的画也一并给了我。我现在就取过来,'暂且'①看看再说。"
  朔往寝室走去,去寻找那本像是此前临睡觉时也在床上阅读的书。然而,理当很快就可以发现那书,却迟迟不见他返回。明在想,朔是为了不使谈话时间变得无意义,才将书中写有铭助的页码全都标示出来的吧。
  朔的性急经常会以近似于滑稽的形式表现出来,可是,他有时也会把剪切得很小的各色纸条贴在书页里以方便查阅,那是以前看见父亲这么做而模仿来的。
  从上小学的时候开始,班主任就曾对明这么说:
  "你父亲是这么写你的事情的呀。"明对此感到很困惑,就坦率地说,"我既不说那样的话,也不做那样的事。"
  "你为什么要说谎呢?"有的老师脸上会露出厌恶的神色并如此说。
  就在自己不知不觉之间,似乎另有一个在说着"我的话"并有着"我的举止"的女孩子,明对此感到恐惧。
  当她对朔说了这事后,弟弟则无所谓地说:
  "因为那是小说呀,你就这么说好了。"
  话虽如此,可朔的那些朋友好像都不是对父亲的小说抱有兴趣的人,而明本人的朋友们也是如此。
  上了中学后,明参加了学校里的志愿者社团,为那些身有残疾的小学生服务。这是因为自己想更多、更好地了解真木的状态,另一方面,也是因为意识到了班级里只有自己一人了解残疾儿的情况。
  在社团有活动那一天,明对正在做晚饭的母亲说起已和自己成为朋友的那些愉快的小学生。对于明认为有趣的事情,母亲总是从内心里觉得有趣。有时候,这种话题会一直延续到餐桌上。

耽美书斋推荐浏览: 大江健三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