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马山庄杀人事件(82)

2025-10-09 评论

  作者之所以会以校园推理为起点,或许便是受了他看的第一部推理小说是小峰元的校园推理的影响。
  这次收录于文库中的本书——《白马山庄杀人事件(82)》(昭和六十一年)是该作者连载的第三部长篇作品。本作以冬天里信州白马的山庄旅馆为舞台,围绕着奇怪案件的轴心,是一部向着费解的密室杀人和暗号解读发起大胆挑战,追查凶手的本格推理小说,与之前的校园推理大异其趣。
  迫近年关的十二月,两名女大学生——原菜穗子和泽村真琴来到了位于信州白马的山庄旅馆。
  一年前,菜穗子的哥哥公一在这家旅馆中离奇死亡。由于房间当时处于密闭状态,而且死者当时也处于精神崩溃的状态中,警方认定喝下毒药身亡的公一是自杀而死的。然而菜穗子却一直对哥哥的死抱有疑问,为了查明真相,与挚友真琴一道,在同一时期来到了山庄里。
  首先值得关注的,就是《白马山庄杀人事件(82)》发生的地点,被设在了“远离人烟的山庄”这祥一个古典式的舞台里。
  正如众位所知,在推理还被称为“侦探小说”的古典时代里,连续杀人案件的舞台受到空间的限制,以在一幢洋馆或一户人家中接连发生的命案的例子居多。也就是说,其主旨大多是将登场人物全都集中到一处,最后由名侦探在相关者中发挥推理能力,华丽地解开案件的真相。
  范达因的《格林家杀人案件》(一九二八年)和埃勒里·奎因的《Y的悲剧》就正属此例。
  但在这样的设定中,人际关系总会受到血缘的限制,整个故事也容易变得太过单纯。
  对这一点进行了补足的,就是“远离人烟的山庄”这样一个设定。如此一来就可以将各种各样的人都组合到一起,更加适合用来创作追查凶手的本格推理小说。
  除此之外,名侦探将相关者召集到一起,进行解谜也就不会太过不自然了。
  有鉴于此,在日本,鲇川哲也的《紫丁香山应杀人事件》(昭和三十二年)与夏树静子的《W的悲剧》等作品中,这种舞台设定也得到了巧妙地运用。
  在这部《白马山庄杀人事件(82)》中,作者在采用了这种古典舞台的同时,又进行了一些前所未有的崭新尝试。
  首先,小说中,充当侦探角色的是女大学生原菜穗子和泽村真琴这样一对年轻而充满活力的搭档。真琴身体强健,衣着中性化,说话口吻也颇似男性,时常会被人误会作男子,两人既漂荡着一种淡淡的同性恋情,又各自扮演着自己的角色,一步步解开案件,这一点让人觉得颇为有趣。
  这种对比鲜明的女性组合在冈屿二人的乱步奖获奖作《褐色的名马》(昭和五十七年)也可以看到,但《褐色的名马》中出场的大友香苗是名与丈夫一同工作养家的主妇,而另一个则是巾帼不让须眉的赛马预测报纸的记者绫部芙美子,两人与身为学生的菜穗子和真琴有着极大的差别。
  另一点创新,就是将当下流行的西欧式山庄设定为舞台,以英国自古传承的着名童谣《鹅妈妈之歌》的歌名,给这家由前英国人的别墅改建而成的“鹅妈妈旅馆”的各个房间名命,此外,还把相关的歌词悬挂于各个房间中。这一点同时也成为了支撑这部作品的趣味性的一种暗号推理式的重要道具。
  换作以往那种日式山庄,若是《鹅妈妈之歌》的歌词出现在各个房间中的话,那就会显得很不自然。而在时下盛行西欧式的山庄里,这一点也就不再有任何问题。
  只要读过这部作品就会明白,这些名为《鹅妈妈之歌》的英国童谣重视韵律节拍,内容涵盖动物、滑稽角色、天气、数字歌等,有的幽默诙谐,有的艰涩难懂,丰富多彩,但在成年人的眼里看来,许多歌都让人觉得残酷血腥、毛骨悚然。
  在推理的领域中,《鹅妈妈之歌》的一部分很早就被当作杀人预言的小道具来使用了。依照《鹅妈妈之歌》那令人毛骨悚然的歌词,接连发生离奇杀人案件的《主教谋杀案》(一九二九年),和阿加莎·克里斯蒂的《无人生还》(一九三九年)颇负盛名,想来听说这两部作品的读者也不在少数。
  东野圭吾的《白马山庄杀人事件(82)》中的创新,就在于深知前人这种将《鹅妈妈之歌》当作小道具来使用,也就是所谓的童谣杀人的尝试,转而把这些歌词当成一种暗号,以全新的形式巧妙地利用了它们。
  菜穗子已故的哥哥公一从当地寄回了一张明信片,信上写的那句“玛丽亚何时归家”。这句谜一般的话当中,究竟隐含了什么样的秘密?在两人埋头破解歌词之谜时,又一场案件突然发生,之后……

耽美书斋推荐浏览: 东野圭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