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暗坡食人树(65)

2025-10-09 评论

    “这地点是……”
    “就是在黑暗坡的刑场。达罗萨在这里散步,看见行刑吓了一跳,就拍下来了。”这是一张钉刑的照片。木架上用片假名写着一个“木”字,一个少年的尸骸,手脚呈大字形被绑在上面。
    看来距离行刑已经过了相当长的一段时间,手腕等部位都奇怪地弯曲了。但是他的头部最怪异,和直挺挺绑在行刑架上的躯千形成对照,头部却朝着侧面被弯成九十度,搭在了左肩上,看来颈骨应该全断了。
    “一位名叫冈田朝太郎的法学博士,在牛达神乐坂昆沙门庙会的夜店里偶然发现了这张照片。当时是大正时代,他以二十五钱的价格买了下来。照片的背面写着‘Yearofserpent’,就是‘蛇年’,所以,这照片应该是在明治六年废除钉刑以前的蛇年拍摄的,那时代的蛇年有弘化二年、安政四年、明治二年,经过判断,可以肯定是明治二年的事情。但是,也有人说这幅照片是英国人菲利克斯·贝阿德在庆应三年拍摄的。”
    “这真是令人害怕的照片啊。明治二年横滨的路边居然还这么撂着示众的尸体啊!”我张口结舌。
    让若无其事地走过来,直盯着我的眼睛说:“这册脖子的刑法受不了了吧?嘿嘿!死亡自有它独特的美。嘿嘿!”他边笑边说,越发的热情。
    “请看这边!”他手指向旁边的画框,“这张仍然是达罗萨在黑暗坡拍摄的。这是示众台,上面不是并排摆着三个人头吗?这是在牧野照相馆偶然发现的,应该和当铺伙计的照片是同时期的吧。”在后边竖着两个捉拿犯人用的御用灯笼,刑具和杀头牌真是搭配,这里是看守的小屋。示众台后边立着屏风一样的竹栅栏,这是在每次斩首示众时都要现场制作的。“让的厚嘴唇唾沫四溅,闪闪发亮。(见图三)
    “死囚如果是穷凶极恶的,斩首后就要示众。为了让首级稳稳地摆在示众台上,行刑的刽子手必须出手麻利,‘咔嚓’一下就解决掉,然后把私土堆放在首级的两边做支撑。吓人的示众台就在路边,达罗萨只不过是刚好路过而已。
    “日本人也真是够厉害的,对这样的死亡艺术居然能怡然处之。还有,日本人的斩首技术也堪称世界第一,几乎没有听说过哪个刽子手出现失误的。在西方,斩首是用斧头砍,失败的例子比比皆是。例如头部还有肉连着,还有的砍了好几次都不顺利,死囚血肉模糊,惨叫不绝,还需要众人七手八脚地撼住,拿斧头再切下去,这种情况很多。有时因为刽子手不得要领,引起围观市民暴动的例子也有很多―全是因为刽子手愚蠢拙劣造成的。因此在西方,斩首示众一直未能形成风气,结果是他们只好研制断头台这种巧妙的杀人机器。西方人的愚笨激发了他们的创造力!嘿嘿嘿!断头台可以根据杀头的需要事先进行适当的调整,然后再砍下去,这可不是玩笑,用断头台的话,西方人就是倒立着也能完成斩首这种危险的工作。好啦,请看这边!”
    ①日本战国时代著名落镇。
    让滔滔不绝。
    “这是一张绘画,描写的是当年金泽藩。采用的极刑方式‘三段斩’。普天之下只有日本采用这种斩首绝技,精湛啊!日本人真是太厉害啦!具体操作方法是,从后边捆住死囚的双手,将绳头吊在大树的横权上,这样死囚的头部就向下低垂,而腿部同样也是朝下的。接着斩首大师出场了!只见他拔出刀来,凝神冥思,气运丹田,刹那间大喝一声,血光进发,死囚已经一分为二。死囚的下半身一被砍掉,上半身就因头部的重量而失去平衡,于是大头朝下地颠倒过来,说时迟那时快,大师反手一挥,刀光闪处,人头落地。这就是‘三段斩’!”这时只有死囚的上半身还挂在树枝上,而头颅和下半身分别落在地面,这都是眨眼之间的事情。为了达到示众的效果,据说要选择野外的刑场,在众人的围观之下进行。这样的处刑堪称杰作了吧?哦呵呵!嘿嘿!嘿嘿嘿嘿嘿!
    (见图四)
    “另外还有这样的记载―死囚被斩首后从切口处居然粘粘乎乎地涌出了荞麦面条。原来行刑前,死囚可以随意挑选自己喜爱的食物,而这个死囚挑选了荞麦面。我猜旁边围观的人恐怕以后再也吃不下荞麦面了。呵嘿嘿嘿嘿嘿!”

耽美书斋推荐浏览: 岛田庄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