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乐极兮哀情多,
少壮几时兮奈老何!
这是封禅三年前,武帝在汾阴(山西省)祭祀后土(土地神)时所作《秋风辞》中的结尾。万事万物发展到达了巅峰,接下来就是下坡路,这是自然之理。这可能不是预测国运转变的歌,而是意识到自己四十四岁的身体已经衰老。歌中有一句
——怀佳人兮不能忘。
说的是想念美丽的女子而不能忘怀。佳人指的是谁呢?陈皇后已被废,皇后卫子夫已经年逾四十。这里所说的佳人不是具体的哪个人,可以解释为是理想中的美女。苦苦寻求却得不到的“永远的女性”,自己逐渐老迈而佳人还未出现。歌词反映出了武帝的焦虑。和往常一样,给武帝物色美女的是他的姐姐平阳公主。平阳公主最初嫁给曹时,丈夫死后改嫁卫青。卫青曾是平阳公主的骑奴(骑马时候的保镖),后来做了大将军。
被形容为“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的绝世美女李夫人,由平阳公主推荐入宫,武帝的心立刻全跑到这位美女身上去了,李夫人的兄长李延年是宫廷里的乐师。上面引用的歌词,就是李延年在武帝面前用以歌咏自己妹妹的。形容美女“倾国倾城”由此而来。也许真是美人薄命,她很快就去世了,武帝因不能忘怀,传说他曾让神秘的方士招来她的魂魄。后来也有唐玄宗到阴间寻找已死的杨贵妃的故事,让人感受到老人的执著。
除了李延年,李夫人还有个哥哥叫李广利。武帝派军远征大宛(费尔干纳)时,任命李广利为贰师将军。大将军、左骑将军、骠骑将军这些是相当于三公的正将军,与之相对,像远征南越时的伏波将军和楼船将军,只是个贴合当时情况的名称,也叫做杂号将军。
张骞曾访问过大宛国,报告中称那里产“汗血马”,就是疾驰时流汗像流血的名马。武帝派使节前去求名马,大概是因为使节的态度过于傲慢专横,反被大宛所杀。汉对此的反应是,立刻出兵报复。汗血马的饲养地在大宛国的贰师城,所以远征军司令官就被授予贰师将军的称号。
高祖刘邦留下了两个封赏原则。刘氏以外不封王,以及无战功者不列侯。武帝为了让情人的兄弟能列侯,就必须让他立战功。卫子夫的弟弟卫青和侄儿霍去病就是例子。不过,卫青在少年时代就经历过游牧生活,还当过平阳公主的骑奴,习惯了粗放的野外生活。然而李夫人的兄弟自小在艺人家庭长大,歌舞音乐出色,但对却战争一窍不通。武帝明知真实情况,却仍坚持任命李广利为贰师将军,主观地认为大宛较弱也是原因之一。出使大宛的使者报告说,大宛的军队很弱,三千汉兵就可获胜。若果真如此,武帝认为这就是让李夫人的哥哥立功的大好机会。
远征大宛是在封禅六年后的太初元年(前104),将历法改为以正月为岁首的“太初历”是在次年。在六千骑军队的基础上,又加入了数万名来自各地的“恶少年”。所谓的恶少年,包括了土匪和囚徒等。虽然有三千便已足够的报告,但武帝在双倍数量的骑兵团内又加进来这大群流氓暴徒。这样还不能取胜就真的是一场笑话了。不过最终的结果确实是,汉军真的未能取胜。可以想见,路途遥远、质量奇差的远征军必然军纪败坏,而指挥官也是纯粹的新手,根本管不住这些人。此外,大宛军的抵抗也是出乎意料的顽强。
李广利的远征军甚至没能抵达贰师城,连出城之一的郁成城(汉使节被杀的地方)都久攻不下,苦战中死伤者不绝。因无法继续作战,汉军只得退兵。接到报告的武帝大怒,严令进玉门关(甘肃省)者皆斩。李广利军没有办法,不得不驻留敦煌。
汉军在朝鲜虽是苦战,最终却也获胜,并置了四郡;马邑之役虽然落空,却也只是匈奴觉察到伏兵而没有前来。但这次大撤退对武帝来说,却是初次品尝的屈辱。好不容易才给了李广利一个立功的机会,结果却闹成这样,武帝也只能是干生气。
再度远征,这次准备就周全了许多,兵力达到六万,另外这次也没有了那些自带粮食、只为军功而擅自从军的“私从者”。沿途的各国慑于汉军武力,都打开城门供给粮食。要知道,上一次远征无功而返的原因之一,就是途中的粮食补给极为困难。绿洲国家纷纷紧闭城门,佯作不知状地应付过了汉军,这种前例并不罕见。第二次远征中,所有的绿洲国家都不得不表示出欢迎的态度。只有轮台城(新疆)进行了抵抗,汉军经数日攻陷了这座城,将城内男女老幼悉数屠尽。
耽美书斋推荐浏览: 陈舜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