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决不是人之所为!
惠帝看到人猪后恸哭不止,变得厌恶人世,连日淫乐患病,不久去世。
惠帝的皇后没有生儿子。然而吕后放风说她怀孕了,并将来历不明的婴儿说成她所生之子,使其继位,这就是少帝。后来吕后甚至将自己扶持的傀儡皇帝也杀掉了。
吕后执政持续8年。
吕后不断地清除地方诸王侯,吕氏在巩固自己势力的同时,致力于加强中央集权。她将赵隐王如意毒死,又将赵幽王禁闭致死,再将赵共王恢逼上自杀绝路。这些诸王都是吕后亡夫高祖与其他女人所生之子。
燕灵王建是高祖的幺子,他病逝后,吕后将他与宫中侍女所生之子杀死,并以“无后嗣”为理由将皇室铲除,另拥立吕氏一族的吕通。
吕后——这个称为雉的女流做得太过分了。她一死,陈平和周勃等有势力的廷臣立刻将吕氏一族全部杀掉,并拥立高祖和薄姬所生的代王恒,使其继承帝位。
这就是有明君称誉的文帝。
我比较喜欢这位文帝,与性格有很大矛盾的武帝(文帝的孙子)相比,文帝性格直爽。但这种性格也使文帝的形象显得不太高大。
文帝本人也不喜欢过于显示自己。
帝都的群臣请文帝继位时,他似乎不太感兴趣。根据《史记·孝文本纪》记载:代王西乡让者三,南乡让者再。
有这样的经过。
文帝勉强地接受帝位,却积极地实施仁政。
废除犯人家族连坐罪残酷法律的,就是这位文帝。
文帝夫人的裙子没有拖地,帷帐也没有刺绣。他生前就开始修建自己的墓地,没使用金银而用瓦石。
有一次,文帝想建造阳台,让工匠估价,结果得知要花费黄金百两时他这样表态:“黄金百两可抵‘十’家财产,不可为之。”
他中止了该项计划。
他还时常实施减税,或者免税。
文帝将“无为自然”的黄老之道视为理想。
即使对匈奴,文帝也主要采取防范和怀柔政策。文帝在位第14年(前166)冬季,曾想率领骑兵10万人马亲征,被母后阻拦。这是因为匈奴大举入侵汉土的缘故,文帝从没考虑过主动进攻。他向匈奴派遣使节时说道:“偕之大道,结兄弟之义,以全天下元元之民。”
这无非是和亲政策。
因看不惯地方封王的蛮横,群臣劝文帝要留意,可他也没有采取积极的对策。
我们从这些状况来判断,终于感到了龙在渐渐地复苏。
文帝在位23年,驾崩后由其子景继帝位。景帝与父亲在位期间加在一起,一般被后世称为“文景之治”,此乃仁政时代。
文帝以无为之治为目标,景帝也大体沿袭了这种方针。可景帝在皇太子时代,曾杀过吴王的太子,从此事可知景帝要比父亲的性情多少有些暴躁。对王侯专横跋扈的处置,他没有文帝那么宽大。
景帝削减各诸侯的领地,使其势力减弱,并致力加强中央集权的实力,当然要遭到诸侯的抵抗,但都被景帝轻而易举地平定了。“吴楚七国之乱”是无为政策中的少数例外。
景帝在位16年后去世。
由于汉朝实施了两代无为自然的消极政策,也没搞耗费大量钱财的事业,因此国库充盈,银两不计其数,粮仓谷物爆满无处可储以致陈腐。而且威胁中央的地方诸侯国亦软弱无力,可以说问题已解决了。
新王朝最初的二三十年是重要的时期。由于国基尚脆弱,不量力而行就会垮台。秦朝虽统一了天下,但实施酷政,因修建长城等大规模的工程,只维持了不到15年的时间。之后的隋朝也因开凿运河、强行搞大型水利工程,政权延续不到40年。
在最重要的时期,汉朝顺从无为自然,由于没有积极推行不合时宜的政策,才避免了短命王朝的结局。与此同时,中国大陆欧洲化的可能性则大大减少。
汉朝的国基因而得到巩固。在此基础上,如发生一些小规模的骚乱,也能从容应对。如还要一直采取消极政策,那这种根基就太可惜了。
耽美书斋推荐浏览: 陈舜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