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时驻中国的英国公使是欧格讷。帕克斯死后,他以代理公使的资格接替了工作。他曾一度被调任葡萄牙,不久又调回中国,是一位有才能的外交官。
欧格讷不愿意让俄国公使喀西尼一人独揽中日之间的调停工作。他认为,不让俄国在远东加强发言权,是英国外交官的任务。他写信给驻天津领事,命他会晤李鸿章。
各国公使驻在北京,除了与总理衙门的大臣们打交道之外,还要同天津的实力派李鸿章往来,展开两面作战。
英国驻天津领事对李鸿章说:
“英国认为日本派遣大量军队是非法的。现正通过驻韩领事、驻日公使,劝告日本政府撤兵。”
“关于此事,英国外交部正在同驻伦敦的日本公使接触。”
意思是要给李鸿章一个强烈印象:关于朝鲜问题,为清政府尽力周旋的不单是俄国。
李鸿章对英国领事说:
“请贵国海军提督率十余艘铁甲舰去横滨,如何?请提督与驻日公使一同去日本外交部,面对面地交涉,指出日本以大军威胁朝鲜,妨碍远东的和平和贸易,与英国关系极大,希望立即撤兵……大概日本会听从英国劝告的。这件事,还请你同北京的欧格讷先生研究一下。”
“一定按阁下的意思发电报。”
作为一件公事,英国驻天津领事把李鸿章的意思报告给北京的欧格讷公使。其实,这种提议太孩子气了,李鸿章并没有认真地考虑能否实现,只不过同英国领事开了个玩笑,他的话外音是:调解的事已经委托给俄国,现在不是英国出面的时候,但若能做到这些,自当别论。
欧格讷当然不会把李鸿章的提议报给本国政府。
不管清廷对英国多么冷淡,英国还是要做自己该做的事。欧格讷同东京联系,英国驻日代理公使拉尔夫·贝杰特造访日本外交部。他问陆奥外相:
“清政府对日本政府的提案想附加一些条件,然后再举行谈判,贵国意向如何?”
欧格讷的调停方案,并不是李鸿章提出的,而是得到总理衙门的谅解。李鸿章一心把希望寄托在俄国身上。
在伦敦,英国外交大臣也通过日本公使青木周藏,劝说日本接受英国的调停。
“日本应当尽速解决朝鲜问题,否则,俄国可能会号召欧洲各国,采取联合仲裁。到那时,恐怕日本在国际外交上将陷于孤立。这一点,请特别考虑。”
“我国也有一条不能退让的界线。”青木公使答道。
“是不承认清政府对朝鲜的宗主权吧?”
“一点儿不错!”
“宗主权目前已是有名无实之物,全世界都知道这一点,所以各国才往朝鲜派遣公使和领事。若想解决当前的问题,该避免的一定要避免,这就是外交!”
“阁下的意见我将转达给本国政府。”
青木公使向东京发电报,申述了个人意见:接受英国的调停是明智的。方案是日、中两国军队尽可能拉开距离,避免冲突,最好让日军驻扎釜山,清军驻扎元山。
事关国家命运。
有俄国的干涉,有英国的调停,日本政府的立场奇妙地动摇了。陆奥宗光虽然是最强硬的开战论者,但是,他不能逆潮流而动。
7月2日,日本拒绝了俄国的干涉,此后一直持续着令人不快的沉默。接着,英国提出调停方案,凭这些情况,日本就无法积极地采取过激行动。
可是,带着绝密训令的加藤书记官是在俄国干涉、英国调停之前出发的。
大鸟公使接到加藤带来的密令,说道:
“一定不惜采取任何手段,制造开战借口。”
从此以后,他一改从前的软弱态度,成了彻底的鹰派。与此同时,由于俄国和英国的介入,东京却开始软化了,在不长的时间里,一度出现了与过去完全相反的现象:大鸟公使强硬,日本政府软弱。
袁世凯迷惑了,甚至弄不清事件的主流究竟是什么?
兵力上的差距他是看清了。从仁川到汉城,沿途到处是日军。牙山的两千清兵越发显得暗淡无光。
耽美书斋推荐浏览: 陈舜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