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求必应(69)

2025-10-09 评论

    他们躲在车子里看那篇报导,屏息静气,紧张不已——一对异国男女涉及一宗重要的抢劫案,警局已全力部署追缉——这宗新闻之后刊登了一个报案的电话号码,任何人有知道这两人下落者,可以通过电话和坎城的邦菲耳上校联络,因为邦菲耳上校负责调查这件抢劫案。报导当中还隐隐约约地提到报案奖金的讯息。
    这一次,新闻记者倒是正确无误地报导了一切的细节,“包括他们的名字、年龄、身高、眼睛和头发的颜色。车子的模样和颜色,以及车牌的号码。
    “天哪,”安娜说:“他们从哪儿知道这么多的?”
    “从我们的护照和我的车籍资料。一定是吐兹把这些资料交给警方了,”班奈的视线透过车窗,投向停车场。卡维隆清晨初醒。外面角落的果蔬市场里,一个穿着拖鞋和围裙的女人,正把她的商品摆得整整齐齐的,一个个像是座颜色多样化的金字塔,她还摇下遮篷,免得蔬果遭受直接的曝晒。一个交通警察在检查当天第一个停车表时,还打着呵欠。“看样子,”班亲说:“此地不宜久留。公路在五分钟的车程之外。你想早晨冒险吗?”
    “我们还有别的选择吗?”
    他们驾车离开卡维隆,越过横跨社仑斯的大桥,驶向前往公路的下坡道。班奈看见卡车排着队穿过收费站——而就在车队的那头出现的景象,使班奈来了一个紧急煞车。
    “真是倒了霉了!你看!”
    公路入口处六个收费站,每个收费站的对面都站了一个宪兵,双手抱在胸前,面对着来往的车辆。这六个宪兵一式戴着圆顶帽、太阳镜,穿着短袖蓝衬衫,连凶神恶煞般的表情亦如出一辙。
    “也许他们并不是在找我们,”班奈说:“他们夏天经常这么做。但这也太过于巧合了,我们不能冒这个险。”
    班奈违规来了个“U”形大转弯,掉头返回卡维隆的当儿,安娜一直保持着沉默。
    裘里安正在搜捕他们;吐兹要捉拿他们;而公路警察也在找他们了。在大饭店的床铺上共进晚餐的事,看来是个遥远的梦想了。

    莫鲁很小心地把烟灰从一只可哥林烟斗里敲出来。这是他去年生日时,女儿送他的贺礼。它将伴随着他,直到退休为止。当他用新鲜的烟草来填塞烟斗的时候,又再度翻阅由邦菲耳上校的摘录中,所做出来的笔记。不错——他心想,这事绝对有可能!他记得不知在哪儿看到过一篇报导,政府花费了好多年的时间所研究的东西,不折不扣就是邦菲耳对他陈述的那件事。
    他点燃了烟斗,由办公室的窗子眺望室外亮丽的阳光。根据观光局的说法,坎城的阳光一年有三百天的时间,温暖了当地的街道和海滩。他是多么厌恶南方啊!各种强烈的色彩,姿态可笑的植物,终年无雪,以及嘻皮笑脸、邋邋遢遢的地中海人性格。他不断计算着日子,等待退休后,住到他母亲留给他在夏朗德的一间房子里去。那儿不管是天气或居民,都温和很多,也理性得多了。而在一生成功的警察生涯终了,功成身退后,那将是不可多得的荣耀。
    他打开通讯簿,翻到他老朋友薛维利的电话号码。薛维利和他一样是夏朗德当地的人,是任职于农业部的高级官员。莫鲁知道他和许多政府高官保持着非同小可的关系。
    惯例地互表久未谋面的遗憾之余,莫鲁提到了打电话的来意,“看样子,”他说:
    “有人已经成功地研发出人工培养松露的方法。我听说这方法已然经过完备的试验,而且得到了丰硕的成果,是令人叹为观止的。以你专家的立场看来——有这种可能吗?”
    薛维利的政客反应习性,令他在回答之前好好琢磨了一番。他发言之际,通常总是深思熟虑,宛若他所讲的每一句话都会被人记录下来,当做证据似的。
    “理论上,没有理由说类似的发明是不可能的,”薛维利说:“虽然我必须告诉你:
    我们农业部在过去曾以严厉的手段要求同等性质的许多实验。”他也坦率地表示让步,说:“那些实验的结果毋宁令人失望到极点。然而,这并非意味着由一个非权威性的专家所研发出来的配方,其可能性将遭到排斥。再说,当然啦,如果真是这样的话,我们将感到莫大的兴趣。”他停顿了一下,表示强调的意思。“这配方若是真的,最重要的是它一定要掌握在正直的人士手中。”

耽美书斋推荐浏览: 彼得·梅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