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的软肋:大汉王朝四百年(24)

2025-10-09 评论

    扶苏还是摇了摇头。
    “父亲对儿子赐死,当然非同儿戏,父皇一定是经过深思熟虑之后做的决定吧?我只有奉命自决一途。”
    扶苏果然听从假造勅书之旨意,自尽而亡。
    蒙恬由于拒绝自杀,因而被逮捕投入阳周牢狱。
    李斯和赵高得到消息后吁一口气,并且发布始皇帝之丧。
    胡亥遂为二世皇帝。
    始皇帝于即位之时,就在骊山山麓挖一深坑,作为自己日后的墓穴。这个坑内具备宫殿、望楼、百官之席以及仓库等。此外,为防止被盗掘,更设有一经碰触就会射出暗箭的机关装置。
    始皇帝遗骸于九月间被葬于骊山陵墓。
    陈胜仰天叹息道:“世上最可贵的是贫贱时的朋友之情。倘若有一天发迹,我绝不会忘记你们。”和他在一起的朋友,听到这句话后,却嗤之以鼻。

    始皇帝之葬仪终告结束。
    二十一岁的胡亥即位为二世皇帝。这个人物与“英明”二字着实相去甚远。二世皇帝完全在郎中令赵高和丞相李斯的操纵之下。这两个人在二世皇帝的宫廷内权倾一时,是毋庸置疑之事。
    ——一山不容二虎。
    为争取主导权而发生冲突。这一点,两人早就心知肚明,照理说双方都应有所提防才是。实际上,为争取主导权而暗自作准备的,只有赵高,李斯则完全处于不设防状态之下。
    准备对抗态势,唯有在视对方为敌手的情形之下才会产生。
    赵高当然视李斯为争取主导权之强敌,而相反的,李斯却根本没有把赵高放在眼中。
    这当然有其理由。李斯过去虽然只是一名小官,却是在荀子门下学过“帝王之术”的士大夫,后来更以丞相身份参与国政。因此,他是十分自负的。
    而赵高只不过是在宫中担任杂役的宦官。虽然这个职务以伺候皇帝身边事宜为主,但这样的事情根本称不上是“国政”。至少在李斯眼里看来,他只是一名仆役罢了。
    李斯视向来担任这项工作的赵高为“下人”,一直投以轻蔑眼光。他才不屑与这种人竞争哪!
    既无敌对意识,当然就未做任何抗争准备。
    “丞相大人,”赵高对李斯说,“我对国政一窍不通,这方面尚请大人多费心。我就专心于拥护新帝吧!”
    听到赵高说这些话时,李斯还在心中暗暗嘲笑着。这还用得着说吗?你充其量只是准备御车、安排宴会事宜的料子嘛!
    实际上,李斯疏忽了一件事。他忘记赵高还会做一件事情,那就是——“阴谋”!
    伪造始皇帝遗嘱这个大阴谋,当初就是由赵高提议的。李斯后来被迫参加阴谋,而主导权却在赵高手中。光这一点就足以证明赵高绝非等闲之辈。李斯理应思及此,却只因对方不是士大夫,而小觑其能力。
    赵高所谓的“拥护新帝”,意思是指肃清二世皇帝胡亥之一切政敌而言。
    最大的敌手——先帝长子扶苏,已借由伪造之遗书,成功地清除掉。而始皇帝尚有二十多名儿子。胡亥是其中最不成器的一个。为了肃清这些骨肉敌手,有必要使法律更为严峻,刑罚更为苛酷。秦之法律原本已严峻至极,而赵高却又修订法律,变本加厉。
    李斯对这项措施并没有反对。这是因为遽失始皇帝这个权力大泉源的此时,唯有假法律之力量才是维持秩序的最佳政策。法律的声威至少能收到暂时性效果。
    后来,始皇帝所生的儿子,除二世皇帝外,悉数被杀。被杀掉的不止是儿子,连公主(内亲王)也不例外。有权利分得始皇帝遗产的人,绝不容许生存。
    十二名公子在咸阳市场被处死,十名公主则在郊外被处磔刑。
    被处刑者的家人或家臣有可能对如此酷刑怀恨在心,而对新帝图谋报仇。因此,这些人在连坐法规定之下,全被杀害。
    二世皇帝要做的事情,除了杀戮骨肉之外,就是继续先帝未竟之事业。
    咸阳宫殿是在秦尚是诸侯时所造,现在既为天下之皇帝,当然有必要建造更豪华的宫殿。始皇帝已在阿房之地着手建造前所未有的大宫殿。他准备于竣工后征求博士们的意见,为这座宫殿妥善命名,而在完工之前,暂以地名称之“阿房宫”。二世皇帝的工作之一是继续推动这座阿房宫的建造工程。

耽美书斋推荐浏览: 陈舜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