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的软肋:大汉王朝四百年(37)

2025-10-09 评论

    不会把事情老放在心里,也是这个人的长处之一。这是刘邦首次举兵,而一开始他就遭遇巨大考验,后来更尝到败战滋味以及其他诸多苦境。老把事情放在心里的人,是不可能取得天下的。彻底的“乐观主义”,可以说是刘邦统一天下的最大原动力。
    刘邦放下双臂说:“萧何兄,你会写字吧?”
    “那当然。不会写字怎能担任县书记呢?”
    “好,那你就替我写一封信吧!”
    “要写给什么人呢?”
    “写给沛县父老。就是所谓的檄文嘛!”
    “写倒没有问题,可是,这封信如何发出去呢?”
    “这封信不是写在木简上,而要写在绢布上。写好后缚在箭上,射进城内,不就得了吗?而且信不是只写一份,要多写几份,这样比较有把握。”刘邦说。
    “这个主意很好。”
    萧何对刘邦的脑筋相当佩服。檄文很快就完成。
    天下受秦害已久。沛县父老倘若与县令共同死守县城,在诸侯联合军攻打之下,定将遭到屠城命运。沛县县民唯一之求生途径乃诛杀县令,并且由子弟中推举相当之人以呼应诸侯,如此始得确保身家性命。不然,只有悉数被屠杀之一途!
    这些帛书以弓射进城内。效果远较预期的好。
    沛县百姓原就对县令三心二意的作风甚为不满。在这样的时代,人民冀求的是指导力强、值得依赖的领导人物。
    就人民的立场而言,本身内心动摇不定的领导者,不但不能仰赖,更会造成恐惧感。
    面临生死关头,而赖以求生的领导者却不能依靠——在这样的情形之下,人民还能不恐惧吗?
    “把那家伙干掉算了!”
    战国时代的杀伐风气,这时犹未消除。人民对重税、兵役、劳役等压力的怨嗟,当然会以直接的统治者——县令,为泄恨对象。
    沛县住民蜂拥包围县衙门,杀害了县令。
    厚厚的城门被推开了。沛县父老迎接刘邦进入城内,并且要把县令印绶交给他。对此,刘邦却固辞不受。
    “你们看看我的样子,这副德性像个县令吗?”
    刘邦翻起破烂的衣袖让大家看。这衣袖不仅破旧不堪,更是沾满污垢。
    “这个样子确实不像个县令……”
    人们有此感觉,但一时之间却也找不到第二个人来担任这个职务。刘邦最后还是被推举为县令,称为“沛公”。以“公”称呼县令乃楚国的习惯,这个名称也因此而来。
    连县令都不配担任的这个人,后来竟成为天下之主——这一点,谁会料想得到呢?
    原本认为秦朝已到末日的天下百姓,因章邯之胜利而对秦之实力重新评估。“秦毕竟是天下之王,实力不可小觑,农民造反军无疑是螳臂挡车。”
    “天下好像开始动荡了。”张良抚摸着自己的手臂说。
    在他面前的是方士徐福。他是以到东海取长生不老仙药为借口,向始皇帝敲诈不少金钱的人物。他根本还没有到东海仙岛,始皇帝就已死去,现在,已没有这个必要了。
    “该是动荡的时候了。今后还得由我们继续撼动下去才行。”
    这是山东半岛南方基部,约略接近现今青岛市的琅邪之地。窗外可以望到蔚蓝大海。
    “徐福兄,为什么没看到你的船队呢?”张良先前就发现这一点,犹豫了半天才发问。
    出生韩国宰相家庭的张良,为了向灭亡韩国的秦始皇复仇,雇用投掷力士范发在博浪沙袭击始皇帝,失败后,他躲在下邳(江苏省北部)。期间,他偶尔到琅邪,接受徐福的资助。这些钱用来豢养为了再度发难而雇用的壮士和各地侠义之士。
    上次来时,徐福宅邸前的海上停泊一批巨船。始皇帝前来视察时,非让他看到前往仙岛之准备工作确实在进行不可,因此,渡海用的船只的确在建造中。
    “我的船队出海了。”徐福微笑着回答。
    “不会是到东海去吧?”

耽美书斋推荐浏览: 陈舜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