②指雨果的《死囚末日》。
③一种逼供刑具。
当代可爱的慈善家们以为自己已经预见到孤独这个残酷的刑罚,其实他们错了。自从取消拷打后,检察院自然很希望抚慰陪审团的已经十分脆弱的良心,它便想到一些可怕的办法,司法部门便用孤独这种办法来对付后悔。孤独,就是空虚。不论是精神还是肉体,其本性都是惧怕孤独的。只有两种人不怕孤独:一种是天才,他用精神世界的产儿——自己的思想将它填满;另一种是宗教崇拜者,他感到上天之光照亮了孤独,上帝的气息和声音使孤独有了活力。除了这两种如此接近天堂的人以外,对其他人来说,孤独与拷打的关系,就像精神与肉体的关系。孤独与拷打的区别,在于孤独导致精神疾病,而拷打导致外科疾病。时间的无限延续使痛苦成倍增加。躯体通过神经系统触及无限,正如精神通过思想进入无限一样。所以,在巴黎检察院的历史上,始终不招供的罪犯是屈指可数的。
这种阴暗的状况,在某些情况下,例如在涉及一个朝代或国家的政治时,能造成重大后果。这一问题在《人间喜剧》中有它的位置。④但是在这里,只要描述一下复辟时期巴黎检察院关押死囚的石牢,便足以使人看到一个死刑犯的最后日子是多么可怕。
④据说巴尔扎克曾考虑以此为题材写一部题为《弑君者》的作品。
七月革命前,附属监狱里已经有“死囚牢房”,而且至今依然存在。这间牢房的背后是书记室,二者之间有一堵巨石砌成的厚墙。牢房两侧是两堵相对的七、八尺厚的大墙,这墙便支撑着宽广的法院休息大厅的一部分。站在边门向穹顶大厅里望去,目光便能深入那条又长又暗的过道。经过过道的第一扇门,就能进入这间囚室。这个阴森森的屋子从一个气窗采光,气窗上装着粗大的栏杆。人们走进附属监狱时,几乎看不见这扇气窗,因为它开在边门栅栏边书记室窗子与附属监狱书记官住宅之间一个窄小的位置上。建筑师把书记官的住宅像一面穿衣镜一样嵌在进门院子的尽头。这个位置说明,为什么附属监狱改建时,夹在四堵厚墙中间的这间房子作了这个阴森可怕的用处。犯人关进这间屋子后是绝对不能潜逃的。那条过道通向单独关押的牢房和女犯部,出口就在装有火炉房间的对面,那个房间里总是聚集着一些警察和看守。气富是唯一通向外界的出口,位于离石板地面九尺高的地方,朝向第一个院子。这院子由附属监狱外门值勤的警察看守。任何人力都无法攻击这铜墙铁壁,何况,人们给死刑犯立即换上了紧身衣。大家知道,穿上这种衣服,手就无法行动①。另外,囚犯的一只脚被铁链锁在他的行军床上。最后,还有一头“绵羊”给他送饭,将他看守住。囚室的地面是厚厚的石板。光线极其阴暗,只能勉强看见东西。
①这种衣服用粗布制成,衣袖用线扎死,手在袖内。
由于巴黎在执行法院判决上改变了做法,这间牢房十六年来一直没有用途。尽管如此,即使在今天,走进这间囚室时也不能不感到脊椎骨都会发凉。罪犯在这里沉浸在寂静和黑暗这两大恐怖源泉中,伴随着他的只有悔恨。你们想一想,他是不是要发疯?紧身衣又束缚着他,使他动弹不得。要有多么刚强的毅力才能抵挡得住啊!
科西嘉人泰奥多尔-卡尔维当时二十七岁,他被隔绝在完全孤立的环境中,已经抵挡了这死牢的两个月摧残和“绵羊”的阴险劝说!……这是一桩奇特的刑事案件,科西嘉人在这个案子中被判了死刑。下面对这个非同一般的罪案作一个简短的分析。
雅克-柯兰像是一根脊椎,通过他的可怕的关联,可以说把《高老头》与《幻灭》,又把《幻灭》与本书联结到了一起。本书场景已经非常广阔,不可能在这一场景之外再扯一些与故事结局和雅克-柯兰无关的题外话了。泰奥多尔-卡尔维案件是个扑朔迷离的题目,此刻正使受理此案的陪审团忧心忡忡。读者对这个神秘的题目一定会展开更好的想象。一星期前,最高法院已经驳回罪犯的上诉,德-格朗维尔先生一周来一直过问这个案件,日复一日地拖延着,没有下达执行死刑的命令。他竭力叫所有的陪审员放心,声称这个死到临头的犯人已经招认了自己的罪行。
耽美书斋推荐浏览: 巴尔扎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