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姨(82)

2025-10-09 评论

    她也上工场。痴情的斯坦卜克便丢下工作,七小时中花了五小时对妻子描写他的雕像。这样,他一共花了十八个月方始完成这件他自以为的杰作。
    浇好石膏以后,奥棠丝眼见丈夫花了那么些精力,健康受了影响,把身体、手臂、手,都折磨够了,当然觉得作品美极了。父亲根本不懂雕刻,男爵夫人也一样的外行,都大声叫好,说是杰作;陆军部长被他们请了来,受了他们的催眠,对于那座配着适当的光线,衬着绿布幔的石膏像,也表示满意。不幸在一八四一年的展览会中,这件作品在那般气不过文赛斯拉爬得太快的人嘴里,引起了一片嬉笑怒骂的批评。斯蒂曼想从旁指点,文赛斯拉却认为是忌妒。奥棠丝觉得报纸上的指摘全是醋意作怪。斯蒂曼这个热心朋友,拉人写了几篇文章,驳斥那些批评,说从石膏翻成大理石的时候,雕塑家往往大加改削,所以将来还得拿出大理石像来展览。克洛德-维尼翁说:“在石膏翻成大理石的过程中,往往精华变成糟粕,腐朽化为神奇。石膏像是手稿,大理石像是印好的书。”
    两年半中间,斯坦卜克造了一座人像和一个孩子。孩子是美妙绝伦,人像是不堪入目。
    亲王的时钟与蒙柯奈像,还掉了青年夫妇的债。那时斯坦卜克对于应酬、看戏、意大利剧院等等,都上了瘾。他关于艺术的讨论出神入化,在上流社会心目中,他是一个高谈阔论,以批评与说明见长的大艺术家。巴黎自有一般靠清谈过日子的天才,以博得交际场中的荣誉为满足。斯坦卜克一味模仿这些迷人的太监,对工作一天天的厌恶。想开始一件作品的时候,他先看到所有的困难,叫自己心灰意懒。灵感、那点子创造狂,一看到这个萎靡不振的情人便溜之大吉。
    雕塑和戏剧一样,是一切艺术中最难而又最容易的。只消把一个模特儿依样葫芦的捏下来,便可成为一件作品;但是要给它一颗灵魂,把一个男人或女人造成一个典型,那简直和普罗米修斯盗取天上的灵火一样困难。雕塑史上这一类的成功,是和大诗人同样寥寥可数的。米开朗琪罗、米歇尔-科仑、冉-古戎、菲迪亚斯、伯拉克西特列斯、波利克莱特、皮热、卡诺伐、阿尔布莱希特-丢勒、和弥尔顿、维吉尔、但丁、莎士比亚、塔索、荷马、莫里哀等等①都是兄弟行。雕塑的规模之大,只要一座雕像就能造成一个人的不朽,仿佛费加罗、洛弗拉斯、和曼侬-莱斯戈,一个人物就足以使博马舍、理查逊、和普雷沃神甫名垂千古。②浅薄的人(艺术家中这种人太多了)说雕塑是只靠裸体存在的,从古希腊灭亡以后它就消灭了,现代的服装使雕塑根本不可能。殊不知古代雕塑家的杰作中间,有的是全部穿衣的人像,如《波吕许尼亚》③,《朱丽》④等,而这一类的作品,我们发现的还不及原来的十分之一。其次,真爱艺术的人不妨到佛罗伦萨去看看米开朗琪罗的《思想家》,到美因兹的大寺中去看看阿尔布莱希特-丢勒的《童贞女》,——在紫檀木上,在三重衣衫之下,雕出一个生动的女人,微波荡漾的头发,那种柔软的感觉绝非人间的梳妆所能比拟。外行人看过之后,都会承认天才能够在衣服上、铠甲上、长袍上,留下一缕思想,给它们一个血肉之体,正如一个人在衣饰上能表现他的性格和生活习惯。关于这一点,在绘画上独一无二的成就只有拉斐尔。而雕塑所要实现的就是拉斐尔这种成就。要解决这个难题,只能靠有恒的、孜孜——的工作;因为物质的困难要绝对克服,手要不辞劳苦,磨练得随心所欲,而后雕塑家方能和他所要表达的对象,那个不可捉摸的精神境界肉搏。在小提琴上吐露心曲的帕格尼尼⑤,倘使三天不练习,他的乐器便会象他所说的,丧失他的音域:这是说明在琴、弦、弓,与他之间,有着极密切的关系;这一点关系破灭了,他就会突然之间变成一个普通的提琴家。持续不断的工作是人生的规律,也就是艺术的规律;因为艺术是最精醇的创造。所以伟大的艺术家与诗人,既不等定货,也不等买主,他们今天、明天,永远在制作,从而养成劳苦的习惯,无时无刻不认识困难,凭了这点认识,他们才和才气,才和他们的创造力打成一片。卡诺伐是在工场中起居生活的,象伏尔泰在书斋中一样。荷马与菲迪亚斯,想必也是如此——
    ①以上提到的均为著名艺术家和诗人。米歇尔-科仑(1430-1512),法国雕刻家;冉-古戎(约1510-1568),法国雕刻家、建筑家;伯拉克西特列斯,公元前四世纪希腊雕刻家;波利克莱特,公元前五世纪希腊人像雕刻家、建筑家;皮热(1620-1694),法国雕刻家;卡诺伐(1757-1822),意大利雕刻家;阿尔布莱希特-丢勒(1471-1528)德国画家、雕刻家;弥尔顿(1608-1674),英国诗人;维吉尔(公元前71-前19),拉丁诗人;塔索(1544-1595),意大利诗人。

耽美书斋推荐浏览: 巴尔扎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