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宋王朝:奢华帝国的无奈(19)

2025-10-09 评论

    使用“显道”这个半自立意味元号的两年后,李元昊决定采用与宋元号全然无关的“开运”之元号。盼望在新体制之下企求自立的西夏将会开运——这是他决定使用这个元号的意图。
    这是公开表态的自立宣言。
    翌年(1035年),他再度改元为“广民”。前一次暗示为自立宣言的元号,有欠研究,经过后来的调查知道,“开运”这个看似吉利的元号已为五代时的后晋所用,而且后晋就是亡于开运年间。在知道这个元号不吉利后,李元昊立刻决定再度改元。
    虽然在订元号上出了差错,以全民皆兵为基础的军事国家体制却构筑得相当理想。
    西夏的势力范围内有黄河划着极大的弧形流过,即所谓的鄂尔多斯地区。军国化了的西夏越过这个地区,进兵至河西之地。河西即黄河以西之地,是汉武帝于公元前约百年时设立四郡的所在。河西四郡由东至西依序为武威、张掖、酒泉及敦煌。
    西夏军队将河西四郡由东至西逐一攻陷。
    西夏不但自立,更大肆扩张领土,对李元昊而言,这是收复“失地”的正义之战。
    由于是两强的属国,所以西夏应该脱离宋、辽两国而自立。但西夏王李元昊却避开两面为敌,在与辽保持友好关系的前提下,只展开对宋的独立战争。他娶的妃子是辽国皇女兴平公主,这当然是政治婚姻,两人的感情也因此并不融洽。兴平公主过世时,辽国曾派使节至西夏,对她的死因表示怀疑。
    对西夏而言这是一次危机,搞不好会被迫两面作战,所幸局面并未演变及此,且得以维系与辽之间的友好关系。
    敦煌因有无数石窟的鸣沙山而闻名,石窟之内的壁画堪称佛教美术的宝库。据说,第一座石窟寺建立于公元366年,其余无数新寺则于后来的数世纪内,在当地信徒的捐助之下建立完成。其中于唐代所建造高达三十三公尺(或称二十六公尺)、较日本的奈良大佛犹大一倍以上的弥勒菩萨塑像保存迄今。
    西域的出入口敦煌,自古以来便是佛教一大中心地,该地的信仰气氛极为浓厚,历经五代至宋的改朝换代,从未有所改变。政治上的情势是,由于唐之衰弱,曾经有过吐蕃支配这个地区的时代,但后来吐蕃发生内讧,敦煌豪族张议潮遂趁机将吐蕃势力逐出此地。
    唐置归义军节度使于此,并任命张议潮就任此职。尽管形式上敦煌归属唐之版图,但由于张议潮未曾仰靠中央的力量,完全是自力夺回敦煌,因此,实质上这里等于是独立的地方政权。后来,敦煌地方政权的领袖由张氏转移到曹氏手上。曹氏亦为有力豪族。唐灭亡后,与中央无甚密切关系的敦煌豪族政权继续存在着。
    西夏军队出现在敦煌是1036年的事。
    “听说,党项蛮族是什么事情都干得出来的。”
    “我听说他们准备把佛像和经书全都烧毁。”
    “真是罪孽!”
    “经书怎么可以被他们烧毁?我们非好好守护不可!”
    “情势非常紧迫,我们若要动手就要快!”
    “利用耳房应该最为理想。把经书藏到那里,然后把墙壁以灰涂抹,这样就不会被发现了。”
    “对,这个主意很好!”
    信仰坚定的敦煌人赶紧腾出耳房,将经书堆置到里面。藏起来的除了经书,还有佛画。耳房是在石窟内另外开辟作为开山堂(供奉开山宗师的房间)的地方,由于它的位置如同耳朵附在脸孔的旁边。因而称为耳房。人们把供奉在这里的开山宗师像移到别处,腾出空间用来藏纳经书和佛画。
    敦煌豪族的地方政权根本敌不过全民皆兵的西夏,一下子就被打败而归降了。敦煌住民屏住气息,等着看西夏会采取什么样的态度,结果发现传闻与事实颇有出入。原来西夏党项族是非常虔诚的佛教信徒。占领军队进入敦煌后,第一件做的事是保护佛寺。
    由于耳房门口已用泥土堵住,并且在涂抹灰泥之后画上壁画,所以占领军并未发现里面还有房间,而把经书等东西藏到耳房的住民,这时候也不便于把这件事情告诉西夏官员。

耽美书斋推荐浏览: 陈舜臣